你的考试和申请走到了瓶颈期? 心劲上不来?
有部很励志电影很适合你看,可以告诉你为什么还要坚持。
-《风雨哈佛路》
这部片子是笔者13年前看的,那段时间的感情事业都跌入低谷,生命黯淡无光。为了抵制消沉,笔者搜了大量的励志片。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部了,到现在足足看了五六遍。
但这个故事因为真实故事改编,所以很打动人,当时看来还是特别励志的。就像自己心里不痛快,看看有人确实过得比自己还惨,而且最后经过些波折也雨过天晴,郁闷感顿时全消。
“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达到。”
本片女主角丽兹由曾在《美国丽人》有出色表现的索拉.伯奇饰演。
丽兹出生在美国贫民窟,她的原生家庭可谓是要多烂就都有多烂:
父母无业,双双吸毒患上艾滋,母亲还有精神分裂,外公是个变态,曾经侵犯过丽兹母亲的姐姐。
但是她却在这种糟糕透顶的环境下,考进了哈佛大学。
这不是胡乱编造,而是改编自美国真人真事。
电影一开场,妈妈就与大女儿丽萨大打出手,眼看着家里唯一的100块就要被母亲抢去吸毒,爸爸却在一旁翘脚看电视。
极度贫困之下,俩姐妹只能翻垃圾为食。
没有母亲的照顾,她不懂如何打理个人卫生,身上总是臭烘烘,被同学排斥,内心自卑,不敢上学。
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丽兹依然对学习充满兴趣,邻居奶奶从垃圾堆里捡了本百科全书,她熟读到几乎可以背下。
这使得几乎没去过几次学校的她,在一次期末考试中得了个100!
可是好景不长,美国对儿童的保护相当周全,在义务教育年龄内的孩子如果长期不上学,生存条件恶劣,就将被强制送到福利院。
而福利院对丽兹来说,又是一个新的炼狱:这里的女生每天以打架、欺凌为乐,丽兹日日生活在恐惧与暴力之中。
15岁的时候,丽兹从福利院出来,原本的家早就因交不起房租而被收走,父亲也去了收容所,丽兹只好回到外公家与母亲生活,像一个大人一样照顾安抚已经病危的母亲。
好在她在高中里认识了同病相怜的朋友克里斯,几个家庭不幸的孩子走在了一起。
丽兹不堪忍受外公的辱骂与骚扰,与克里斯一同流浪在城市的角落,靠乞讨、偷盗为生。
贫困,暴力,毒品,艾滋,性骚扰,学校的排斥……
16岁前的丽兹,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没有希望没有梦想,千疮百孔的黑暗世界里。
但上帝似乎觉得这还不够惨,15岁那年的圣诞节,母亲病逝,离她而去……
因为没有钱,葬礼没有牧师,没有墓碑,只有慈善机构捐赠的一个连名字都没有、只有数字的廉价棺材。
丽兹一言不发,她似乎手足无措,一瞬间,所有的痛苦一齐袭来。
好友克里斯看不下去,拿出水笔,在棺材上写下丽兹母亲的名字,这大概是一个孩子能让母亲走的像样一点的唯一方式。
事已至此,这群孩子们只能选择继续流浪,或者回到疯人院一般的福利院
然而丽兹这次却没有选择和他们走。
她趴在母亲的棺材上,闭上眼睛,回想起童年那仅有的点滴美好回忆:
与母亲一起从斜坡滑下的快乐,被母亲拥抱的温暖,无忧无虑奔跑在草地上的自由,她知道,母亲会一直活在她心中,默默守护她。
而同时,她也突然明白了,自己已经顺着人生的螺旋桨,下降到了自己曾在梦中梦过最糟糕的境遇:无处可去,无人可依。
就算全世界都放弃了你,你也不能放弃自己
电影女主的原型丽兹在成年后的演讲中说道:
“过去的我,把上学的时间推后,把努力的时间推后,把看妈妈的时间推后……
我不知道大家要多久才会明白。
你一直有一些很重要的事情要做,可你却一直忽略它,推后它,认为自己‘以后’就会去做。
妈妈离开了我,但是她却让我明白了一件事情:人生没有‘以后’。
我不能再允许自己的生活停滞不前。
在我埋葬了妈妈之后,我看着我身边的朋友,十来个街头少年,大吵大闹,他们不断的抱怨,抱怨父母,抱怨学校……
我突然意识到了,这种‘抱怨’造就了我们的人生。
面对生活的泥潭,除了抱怨,我应该想想我还拥有什么?我还可以去做些什么?!
我有双手双脚,我的肺里有呼吸,我的头里有大脑。
我可以去读书,我要去主宰我的生活,去用知识改变我的命运!”
妈妈的死对于丽兹来说很痛苦,但也很重要,她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她还知道了应该如何行动去实现它们。
一个16岁的孩子明白了自己为人生负责的唯一方式,就是去努力学习!
正是抱着这样的态度与决心,丽兹一次又一次的敲响申请学校的大门,又一次次被拒绝,但最后她成功了。
她说:“只要你持续的敲下去,最终,会有某个人对你说‘是’”。
从此,丽兹拼了命地学习。
她无家可归,她就在走廊里学、地铁里学……
她上早读班、课后补习班、夜校学习班……
她严格的保持着自己生活与学习的秩序与规律。
当她累了倦了,她的脑子里就铛铛地响着“我必须要改变自己的人生”的声音,响着“如果……我就会……”的声音:
如果我更努力一点的话会怎样?
如果我再试一次会怎样?
如果我每天都去上学,每次都拿A会怎样?
如果……我就可以改变我的生活吗?
……
每每想到这些问题,她都兴奋不已。
这些“自我对话”,是她梦想的一部分。
这个曾经深陷泥潭暗无天日的女孩,她在梦想中找到了学习的动力,在勤奋中看到了梦想的轮廓。
一次偶然间,她在地铁里碰到了之前的好友克里斯,此时丽兹已经成为学校成绩第一的学霸,她好心带克里斯去到学校,求老师让她入学。
克里斯却不屑一顾,眼光狭隘,自暴自弃。
她甚至还嘲笑丽兹的努力,认为像她们这样的人是和“努力学习,考上名校”的人生,永远联系不起来的。
短短的两年时间,两个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换。
抱怨的人继续抱怨,昏昏度日,有梦想,有行动的人用自己的决心与努力取代了一切懒惰、不作为的借口。
最终丽兹以优异的成绩,用两年时间完成了本来需要四年的课程,并用自己的真实成长经历感动了《纽约时报》奖学金组委会,成功拿取奖学金进入哈佛。
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青春期,并将自己的经历撰写成文,最终成为了这部电影。
她还将自己的感受在演讲中分享,鼓励了美国几百万学生与家长。
无论你身处何方,在阶级面前,能冲破局限的还是只有学习。
想实现梦想,只有依靠持之以恒的付出,而想要获得好成绩,唯一的途径依旧是日复一日的努力。
真正的快乐人生,一定是要淌过一条汗水的河流才能抵达。
努力学习不止是为了冲破阶级的局限,更是为了获得快乐,超越自我,走向更广阔的人生。
而真正的励志,也绝不止是一腔鸡血,而是一种思维,一种态度。
正如丽兹所说:“过去如何不重要,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那只会为自己寻找责备。”
如需进一步了解,或有任何相关疑问,欢迎
在线咨询出国
留学专家。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
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
免费评估
,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
扫一扫,了解更多留学资讯!
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微信订阅号:bjqian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