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学生会,身边朋友们的反应通常只有两种——“不关心”或者“不喜欢”。事实上,鲜少有人充满热忱地讲起自己学校的中国学生会。

封面图片:2014年春节期间,在由华盛顿地区几大院校中国学
生会联合举办华府联合春晚上,奶茶妹妹章泽天现场做主持
异国求学,和同胞“抱团”生存,是中国学生之间特有的一种现象,但国学生会抱团的人却寥寥。虽然每个人似乎都认识那么几个干事、部长、主席,但中国学生会在他们的生活里并没有留下深刻的烙印。
有一个朋友曾经和我讨论过这个话题。记得他曾经一声冷哼,评价他们学校的中国学生会是“官僚主义”、“没意思”。让他做出如此评价,都源于上学期他们中国学生会举办的一场活动。仿照国内的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他们学校也搞了一届“麻州好声音”,鼓励中国同学们自由报名,上台高歌一曲。
B从小是练美声的,一副好嗓子,当即就报名了。结果参与没两轮就被刷了下来。他以为是自己技不如人,谁知道室友是学生会的“内部成员”,偷偷地告诉了他被淘汰真正的原因——前三名都是内定好了的。搞比赛只是走个过场。“一个小学校,搞一个歌唱比赛,还要内定前三甲……这就是中国学生会的本事了。”他摇摇头,表示从此和学生会再没交集。

(综艺节目《好声音》、《非常勿扰》、《一锤定音》等都是高校学生会经常模仿举办的活动)
我听到过的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有把学生会做成“家族企业”的学校,主席的妹妹是副主席、副主席的男朋友是组织部的部长……总之,上上下下的“官”都是熟人,不经过面试或筛选就走马上任。
还有的学校的中国学生会规模很大,光是board member就将近四十人。每个人都有头衔,都有官职。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有官职?为了能将自己“当官”的经历写进resume(简历)里,没有人愿意当一个小小的“成员”或者“干事”。
而在顶着头衔、官职的人眼里,中国学生会就像一块华丽的背景板,每个人轮流走上去拍一张照,证明来过,就离开了。没有人倾注心血去细心培养和维护这个组织——“上课考试都要忙死了,我不想给自己找事做。开会也是能不去就不去。”认识的一个人这样说。
也有给中国学生会正面评价的人。
一个朋友B,他对中国学生会的印象是很好的。刚到美国的第一天,飞机落地,他就在机场门口看到了挥舞着学校旗帜的学长。学长跟他打过照面,二话不说拎着他的行李,一路把他送到了自己的新家前。
开学后,他又跟着几个学姐去参加了学生会组织的唱K、看电影、看球赛,每次都是热热闹闹,欢欢乐乐。唱K是AA制、看电影是免费的、球赛的门票有学生折扣。A说,跟着学长学姐混在学生会里,感觉自己找到了组织。
后来,一位学姐毕业了,A被推荐去填补活动部的空缺,做了活动部的副部长。
哥伦比亚大学学联的春晚早就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节目和表演组合。《如此纳贤》曾经在那年春节期间刷爆所有在北美的留学生的朋友圈。但是不久新闻爆出哥大学联因财务等问题一度被哥大校方解散,也在学生群体中引起轩然大波。(学联现已恢复运营)
现在,他负责带着新来的中国学生们唱K、看电影、看球赛。还组织晚会。有空的时候,他还会载着他们去海边玩,在沙滩上开篝火晚会。来自中国各地的学生们挤在一起,操着不同的口音玩真心话大冒险,他负责给大家拍照留念。A说,他喜欢帮助新生,尤其是利用学生会的资源办活动,带他们玩,了解学校和这个城市。
我跟学生会的交集只有——吃
还有一个学姐,提起学生会,她很诚实地笑着说,自己跟学生会的交集只有——吃。
每年,她学校的中国学生会都会办两场大型晚会——春节秋晚会,对学生收5刀的门票。厨艺不佳的她,凭着对家乡饭的热爱一次不落地参加着学生会的活动。春节晚会她去当志愿者,中秋晚会她买门票进去吃。
“我们学校挺好的,每次都有红烧肉,辣子鸡丁,全是我爱吃的。”说起晚会的质量,她满脸赞赏。
平时,学校也会提供接送学生去亚洲超市的服务,于是C又蹭着学长的车去超市觅食。
上个学期,学生会还举办了麻将大赛和三国杀大赛,提供晚饭和饮料。她又奔去了,麻将大赛拿了个第二名,三国杀大赛拿了安慰奖。
虽然不是学生会Board的一员,她却一直关心着学生会的活动。
“虽然我参与的不多,每次都是‘打酱油’式路过,但是提到学生会,总会让我觉得很安心。”
C还说,中国学生会的存在就仿佛在告诉她:你不是一个人。他们提供她爱吃的菜,给她机会抹一把麻将牌,就像在无涯的学海里给了她喘息的机会。学生会的存在让人安心,这是她最后的总结。
最后,身为中国学生会主席的一个学长告诉我,加还是不加学生会,是个人选择。
“我并不觉得所有人都适合加入中国学生会,”他坦白,“这个活儿看上去轻松,实际很累。我上着21个学分的课,还要每周主持会议,跟使馆保持联系,向学校申请经费和交活动总结……很多‘幕后工作’是大家看不到的。所以经常听到有人说,中国学生会很闲。其实我们一点也不闲。”
“如果没有责任感,就想进来挂个名,我是不允许的。以前的主席觉得无所谓,养了一帮他的兄弟,全都不来开会。我做主席之后,就在学校里公开招人,用的全是新人。”他很得意地跟我介绍他的管理经验。
其实,无论加不加入中国学生会,它都是我们生活里逃不开的一张名片。透过中国学生会的存在,美国人看到的是一个日益壮大的留学生团体。的确,中国学生会在管理上会出现弊端,很多问题又在同胞的眼里被放大。其实更多的人对这个组织,都抱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一边希望能够多参加有趣有益的活动,一边又觉得学生会的水平不够。
很多学校的中国学生会也在积极参加各种能为学生和家长带来帮助的活动,图为宾州州立大学CSSA成员在上周日的CollegeFair美国名校嘉年华活动上细心为解答问题。
但其实,一个中国学生会的好和坏都不是永远的。每次换届,新的主席都会带着新的成员,走出自己新的风格。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像一个王国,有庸君、有昏君也有明君。只要地方不换,江山不倒,每个上任的主席都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看看能做到哪一步。
所以,其实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学生会,每个学校的中国学生会也都各有特色,无法统一而论——B曾经经历过的歌唱大赛内定事件,也许在D的学校里就不会被允许发生。同样,C说过的麻将大赛,D就坦言在他这里“行不通”。他们的固定节目是聚餐,从来不举办棋牌大赛,因为怕大家一时兴起就“赌个小钱”。
曾有人在网上笑说,有中国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
其实,中国学生会也能算得上是一个小江湖的缩影。有些人在里面混得风生水起,有些人灰头土脸地离开,也有人在外面好奇地观望……
关于中国学生会的利弊,我没有定论。但无论你是谁,你都有机会和权利加入和带领它。只是有些人把它当做跳板,有些人精心运作它,也有人来“打打酱油”……建议你在加入之前,仔细想想——自己想做哪种人?
文/coco 责编/唐轲
精彩推荐: 成功案例 近期活动
· 【一周要闻回顾】澳洲将提供19万永久居民名额
· 美国留学费用高 人大毕业生众筹学费上哈佛
· [国内]清华录取通知书附赠《平凡的世界》
想了解更多留学最新动态 点击进入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
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留学热线:010-62605599|590002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