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商学院近期在招生政策上呈现出“宽进严管”的双向调整趋势,既通过多样化项目吸引生源,又显著加强了对申请材料的审核力度,尤其是实习证明的真实性核查。以下是关键点分析及应对建议:
一、实习证明审核升级的核心变化
1. 基础要求细化
- 必须包含7项要素:公司抬头纸、完整联系方式、申请人职位名称、实习起止日期、工作性质描述、职责说明、授权人签名及职位。
- 本质:并非新增规则,而是将往年官网的隐藏要求明确写入申请系统,强化执行。
2. 补充证明选项(四选一)
- 公司盖章的实习证明/合同/工资单,或由主管直接提交的推荐信。
- 关键提示:学校接受灵活性,若无法满足基础要求,可通过其他有效材料(如工作邮件、项目成果)佐证真实性,需主动与招生办沟通。
3. 政策动机
- 打击简历造假,尤其针对“付费实习”“虚假盖章”等灰色产业链。港校近年频繁曝出材料造假案例,此举旨在维护学术诚信。
二、申请流程的其他重要调整
1. 提前批新增全员视频面试
- 去年仅奖学金申请者需面试,今年所有提前批申请人需完成3分钟专业问题应答(如家族财富管理专业已明确问题清单)。
- 考察重点:英语口语、逻辑表达、专业理解力,弱化“唯分数论”。
2. 招生策略扩张与收紧并存
- 扩招迹象:推出菁英夏令营、上海硕士课程,提前批开放时间延长。
- 门槛提高:材料审核+面试双重筛选,优化生源质量。
三、对申请者的实操建议
1. 实习证明准备*
- 优先满足7项基础要求,若遇困难:
- 联系实习单位补盖章/签名;
- 保留工资流水、工作邮件、项目文件等辅助证据;
- 避免使用“模板证明”,港大可能通过官网/电话核查公司信息。
2. 面试应对策略*
- 提前练习英语即兴应答,聚焦专业相关热点问题(如金融科技、ESG趋势);
- 录制模拟视频,注意眼神交流与结构化表达(STAR法则)。
3. 时间规划
- 25fall学生即使已获offer,也需尽快核对材料完整性,避免补交延误;
- 关注专业差异,部分课程(如商学院)可能率先执行新规。
四、政策背后的港校竞争态势
港大此举反映香港高校在争夺内地生源时,从“规模竞争”转向“质量竞争”。类似政策可能蔓延至其他港校(如中文、科技),未来申请中“软实力”权重将持续上升。建议申请者早做背景提升,注重经历的真实性与差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