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型和研究型研究生的差别跟国内类似,香港研究生(postgraduate / graduate)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根据描述,题主的研究生概念是指的硕士(master)阶段。如果是硕士阶段,可以选择授课型和研究型两种。大多数人只能申请授课型。其实,准确来说是,大多数本科毕业的同学,只能申请授课型研究生。同处于硕士阶段,授课型研究生和研究型研究生的差距,可以从它们的入学要求来看:申请授课型硕士的“门槛”比申请研究型硕士的低。授课型研究生的主要要求为:学士学位和成绩达标。部分课程还接受跨专业申请。而研究型硕士在申请时,成绩要求比授课型更高,且不接受跨专业申请。大多数的研究型研究生的要求,几乎跟申请博士的要求差不多。要求:学士学位,硕士学位,研究提案。授课型研究生的用处,在出来工作方面,可以是拿到研究生文凭,去应聘需要研究生学历的工作;也可以是拿到某一方向的研究生学历,改变自己的就业方向。在申请博士方面,如果是在香港,拿到授课型硕士文凭后,部分学校要求先有一个研究型硕士的文凭,才能申请博士(PhD)。也就是说,如果是读博,在香港的道路可能是授课型研究生 - 研究型研究生 - 博士 。以上讨论的都是一般情况,还是要注意特殊情况。各个学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有的学校申请博士项目,甚至不需要硕士文凭,有本科学士学位,加上工作经验,就可以申请博士。授课型研究生学习期间,去导师那里干活当志愿者的事情,就可能就是需要题主到时候自己和导师联系了。以下是某校解释的两者的具体差别:--- 授课型研究生(Postgraduate Taught)---—对某项专业领域进行深入的学习1. 授课型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内容重点是在本科该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习更加专业知识,更有针对性的研究方法。2. 授课型研究生,顾名思义,会以授课为主。也就是要去上大课(lecture),上小课(seminar),小组讨论(group work),以及做报告(presentation)。当然,若是科学实验类学科,还需要在实验室里进行学习。3. 学习目的是通过学习某一领域一系列的专业知识,为职业生涯发展做准备;4. 大部分授课型研究生对本科专业的要求不高,允许跨专业申请,相当于有了第二次选择职业方向发展的机会。5. 学业评估通常以考试或者写论文为主。每门学科(module)的论文都有“死线”(deadline),每个留学生都曾为此耗过半条命。6. 通过每门学科的考试或论文,再加上毕业论文(dissertation)过关,才能拿到硕士学位(Master degree),不然只能拿到研究生文凭(Postgraduate Certificate、Postgraduate Diploma)。7. 入学学业要求一般为学士学位,并达到一定的平均分,加上雅思成绩。8. 完成全日制学位通常为一年,非全日制为2-3年;--- 研究型研究生(Postgraduate Research)---—对某项专业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1. 研究型研究生的学习重点在于自学和独立研究;2. 某项研究型研究生还是会涉及一些授课内容,特别是硕士类研究型研究生的(Master‘s by research);3. 研究型研究生学习期间,通常只能获得导师的指导,以及相关研究设备的使用权;4. 研究型研究生的目的是为相关专业领域提供新的知识。比如,推导出新理论、验证某项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在某项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等。5. 学业评估为专业的论文。6. 研究型研究生获得的学位可能是硕士学位(Master degree),也有可能是博士学位(PhD)。7. 入学学业要求,有的课程只需学士学位,有的课程要求硕士学位,加上雅思成绩;8. 研究型研究生的学习时长有差异。硕士类跟授课型研究生的时长一样,但是博士类全日制至少为三年,非全日制至少为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