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13天拿下帝国理工录取?
- 原创
背景介绍
录取院校:帝国理工学院IC
录取专业:应用数学专业MSc Applied Mathematics
硬实力:
本科院校:伦敦大学学院UCL
本科专业:数学BSc Mathematics
成绩:一等
语言:可豁免
软背景:
科研:2段(1段本科暑期项目,1段高中项目)
实习:1段(医学相关)
申请难点
留学规划与提升
【缩小明确感兴趣的方向】
学生提供的素材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感兴趣的范围太广:
越是好的学校往往越看重“specific areas that interest you”(感兴趣的特定领域),从学生反馈的文书信息中还是可以看出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但是爱的范围太广,对数学专业的兴趣包括喜欢和算法相关的游戏 + 数学在力学、统计、金融、计算机等的关键作用 + 应用数学中的SIR模型和生态模型。
2. 职业目标和经历不匹配:
因为学生同时想申请数据科学、计算科学及机器学习等专业,职业目标写的是毕业后去科技或者游戏公司从事游戏研发和算法应用,但是学生仅有的经历里面并没有任何跟游戏开发相关的经历。如果就按学生的想法写,大概率会让招生官觉得不够具有说服力。
针对上面2个问题,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经历来缩小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在跟学生进行了第一次头脑风暴沟通完更多细节后,老师梳理出学生的3段主体经历,分别是疾病传播预测研究、疾病检测研究、医学统计分析实习,这三段经历都跟数学建模在公共健康领域的应用高度相关,因此最终将学生的研究兴趣定在了生物统计方向。同时考虑到学生对游戏开发的热情,这是学生很personal个人的点,是可以保留来体现学生的独特性的。因此,职业规划除了为公共健康做贡献外,也致力开发一款创新的健康游戏,表达学生希望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使复杂的健康概念更易于公众理解的美好愿景。
【优化及丰富主体经历】
我们在描述一段科研经历时,可以通过technical技术细节来体现某一项目的内容,技术细节同时也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专业度,比如用了什么模型做了什么分析。同时,实际参与研究的部分,需要有逻辑地进行内容展示且重点突出,并用具体数据来量化研究成果,比如达到了90%的检测率等。但是只有丰富的经历描述不足以向学校证明我跟目标专业的契合,所以需要对挑选的经历进行总结或者反思,是提升了学习目标专业需要的知识或者能力,还是启发了新的研究思路或职业发展等等。概括起来就是不能只体现我有,更得说明我有的跟目标专业有什么联系。
该同学的暑假项目和实习都是高度匹配的,但是2段经历也并不丰富,还有1段高中的项目,内容是匹配的,只是时间较久远(申请研究生的学生,不建议选用高中的经历)。为了使学生的背景更加丰富一些,老师鼓励学生利用本科阶段掌握的应用数学知识去优化之前的疾病检测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分析和预测疾病传播动态的数学模型,从而体现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的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