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美群体剧增的大背景之下,美国顶尖大学的录取难度随之激增,而固有的高分王道、学霸热潮等想法,在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和检验之后,似乎慢慢的变得偏激和不适用。高分不一定高能,学霸不一定有魅力,相反,本科申请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庞大的工程,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社会活动、义工、领导才能、申请文书、推荐信等等因素的较量,如何展示最全面/最生动的申请人形象成为最重要的申请技巧。
在本科申请中,有来自美国47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以及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和瑞士等国家合计超过500多所院校在使用Common Application申请系统。根据2014年最新US NEWS排名,在综合文理前50合计100所院校中,仅19所学校不使用Common Application,分别是16所综合大学: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Georgetown University、UC Berkeley、UC Los Angeles、UC San Diego、UC Davis、UC Irvine、UC Santa Barbara、University of Washington、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UIUC、UT Austin、Penn State University、Yeshiva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Florida、Tulane University,以及3所文理学院(美国军方海陆空):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United States Air Force Academy。
不难看出Common Application在本科名校申请中的分量,而了解学校招录标准或要求的有效途径,除了通过学校的官网数据发掘之外,对于Common Application申请系统的研究也是非常关键的,多数学校的选择使其成为敲开美国名校之门的试金石。 Common Application主申请表分为Profile、Family、Education、Testing、Activities、Writing六大板块,多数信息只要准确如实的填写即可,对于其中各个板块需要注意的事项汇总如下:
Profile:在填写Address这部分时注意如果在申请顶尖名校时,尤其是诸如Cornell University这样对professional assistance敏感和抵触的学校(Cornell University requires all applicants to complete their application materials without the use of paid agents, credentials services, or other paid professional assistance. The use of such services violates University policy, and may lead to the rejection of application materials, the revocation of an admissions offer, cancellation of admission, or involuntary withdrawal from the University.),最好填写学生家庭有效地址或者父母工作单位收件地址作为mailing address即可,避免因为商业写字楼地址导致学校拒录或者不予审核材料,虽然从目前的申请经验看来,这种通常适用于综合文理前30的院校申请,但也应该成为一个发展趋势,也是真正意义留学咨询服务模式改革的一部分。
Family:这部分在了解家庭背景的同时,结合各个学校的Member Questions,可以看出主要目的有:
1)结合need-based financial aid申请来侧面印证父母可带来的家庭年收支平衡关系,在目前多数情况奖学金就是一种光环或者父母得以炫耀,而不是真正考虑需求而决定是否申请和申请多少奖学金的大背景下,很难想象一个诸如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孩子需要申请全额奖学金是多么矛盾和盲从,因此对于有奖学金需求的申请人在填写这部分时也应该纳入合理性考虑;
2)了解父母教育背景,一方面促进教育机会的平等性,具体来说,在特定情况下(如:两份伯仲之间的申请无法抉择),如果是家里first generation上大学的申请人,有可能会得到更大的青睐,一方面有助于学校给出special consideration,即校友子女或多或少会被给予优先考虑,因为美国大学有理由相信其校友培养和影响的下一代会更符合母校的气质和具有未来继续获得成功的潜力,今年CSN一位录取到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高中生就被其多数同学认为是“Children of Alumni/ae”起了“关键”作用,尽管这听起来有失偏颇,但校友的分量确也可大可小。
Education:申请人就读的高中可能会对其产生积极影响,如上外附中素有“斯坦福摇篮”美誉,Community School of Naples在过去六年中平均每年输送1-1.5个学生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对于中上水平学生的Safety School通常定位于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层次学校。因此,对于部分优秀申请人所在顶尖高中学校背景和往届案例的汇总和分析也能有助于绩优选校和增加申请成功率。Grades分项中的Graduating Class Size是中文中比较容易误解的概念,这个表达不是指申请人班级有多少人,而是整个应届全年级人数,如CSN今年的数据是69人,即12年级全年级总人数为69人。另外,还需要注意这里的数据应该跟Counselor的School Report中所填写的数据保持一致,美国高中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也有部分中国高中(如:重庆南开中学)有专门的Admission Counselor来统一为其毕业生服务,因此在申请时应尽量多方求证,找到最佳或者最为广泛接受的方式。Current Year Courses也应当准确填写,便于学校了解申请人未来的Course Schedule,而学校更愿意看到的是诸如AP,IB和Honors这样的课程,能够更准确的反应学生的学术能力和潜力,在成功录取到综合文理前20院校的申请人中,不乏有众多的申请人学习了5-8门此类课程并获得高分/满分,而学校对于Academic Record的重视程度应该说在整个admission review中都是关键指标之一。Honors可容纳不超过5个荣誉奖项,在之前的CA3中有明确可以考虑的范围为academic distinction,但CA4并没有做明确要求,因此,应该从时效性,影响力,参与度和持续性来综合考虑,列出Top 5个人荣誉奖项,这是展示的机会,一定要好好思考和把握。
Testing: 在申请人自行申报Tests Taken (ACT/SAT/SAT Subject/AP/IB/TOEFL/PTE Academic/IELTS)这部分即是Admission Factors中对于Standardized Tests Requirements的具体验证。SAT是目前多数大陆考生的普遍选择,而SAT近期的考试改革在“效仿”ACT的同时,也更为明确Critical Reading和Math部分的重要性,而SAT成绩在越来越多的学校要求寄送“All Scores”的趋势下,刷分的策略也变得越来越不靠谱,因此,应该引导学生让每一次的考试准备更充分有效,避免给学校留下考试/刷分机器的印象。AP/IB课程的重要性和价值在上述Education部分已经做了说明,优异的AP/IB成绩一定会给申请加分,因此在时间,精力和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在先期咨询时就开始建议和规划考试方案,比如AP考试在每年三月前报名,五月考试六月出结果,相对于ACT/SAT报考时间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要局限的多。TOEFL作为预言评估工具,意在保障入学的学生至少是能够顺利听懂和完成课程任务的,而越来越多的学校要求面试也部分出于对申请人语言表达能力的不确定性。
Activities:Activities是我在主申请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填写时首先要注意两个原则:
1)principal activities;
2)in order of importance,也就是说,所罗列的不超过10个活动经历应该是最具有说服力和代表性的,这也与申请策略是挂钩的,即,要展示一个什么样的申请人形象?纵观申请表中的活动分类:Academic/Art/Athletics/Career Oriented/Community Service(Volunteer)/Computer/Technology/Cultural/Dance/Debate/Speech/Environmental/Family Responsibilities/Foreign Exchange/Foreign Language/Journalism/Publication/Music: Instrumental/Music:Vocal/Religious/School Spirit/Science/Math/Student Govt./Politics/Theater/Drama/Work (Paid)/Other Club/Activity,在众多的活动类型中,结合时效性、影响力、参与度、持续性和延续性,通常应当分为两大填写策略:全面型和特长型。展示全面的申请人固然是好事,但也不见得时刻有效,假如申请人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各方面能力和潜质,那么,尝试去发掘和展示其在某一两方面的特长或者优势也是制胜法宝。因此,填写10个活动经历,绝不是单纯的罗列,应该是带着为塑造Applicant Image服务的目的和原则来操作,对于活动经历本身的审视和选择则显得尤为重要,TA可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且发光发热的全才,TA可以是在各种社团俱乐部中游刃有余的积极分子,TA可以是带着责任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于义工服务的志愿者,TA可以是拿下各大竞赛大奖且研究经历丰富的小实验家,等等,总之,这部分所塑造的整体形象要服务于整体的申请基调和定位,绝非单纯的“拿来主义”。
Writing:Personal Essay实则讲Personal, Interesting and Reflective的故事来展示“WHO YOU ARE”,而往往一篇好的Essay更像是一部精彩的电影,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更大的兴趣,而不是仅仅事例的陈述和罗列,虽然不同的文章讲的可以是一个故事,但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则带来不同的试听感受。关于主文书的写作解析已经有很多参考,因此也就不再赘述。
A good essay should have good:
Ø Hook (Captivating/Cannot help but reading the rest of your essay)
Ø Focus (Thesis-Clear, concise,indicative)
Ø Logical Flow (Read smoothly/Connect with each other)
Ø Clarity (Clear enough/No confusing points)
Ø Transitions (Lie between sentences,paragraphs/Hint/Answer the readers’ questions)
Ø Summation (Relates to the thesis?/Make sense to your readers?/Sum everything well?)
在Writing部分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Additional Information: Please provide an answer below if you wish to provide details of circumstances or qualifications not reflected in the application. 对于申请顶尖名校来说,这部分也是集中向学校展示补充信息的地方,比如:在Activities部分中未能填写完整的活动经历,或者说明GAP Year等特殊情况,或者对于GPA不能完全反映申请人学术能力和潜力,或者说明若干次转学的缘由等等,总之,申请人在这部分展示的积极主动的信息相信都是有利于学校更好的了解申请人整体情况的有效途径,只有在方方面面考虑的比别人更多一点,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获得成功。
那么,总结一下,我们应该从哪些主要方面来考虑并获得更大的申请竞争优势?
A.把握高中名校资源
知名公立/私立高中通常有良好的升学记录和申请优势,在我们所接触过的高中里,有很多全国知名的顶尖学府,比如:人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上海中学,重庆南开中学,成都七中,成都外国语学校,重庆巴蜀中学,东北育才中学,云南师大附中等,而这些学府本身就具备非常优秀的高考升学率和留学案例记录,同时也有着相对完善,科学和公平的制度和政策(比如重庆南开中学所开具的官方成绩单按照4.0分制并背书中英文双语的《成绩单说明》和《高中阶段核心课程说明》,与美国学府开具的成绩单基本无异),因此,这些名校学子在申请中多少会具备一些申请优势。
B.提升课程难度宽度
在普通高中课程已经越来越欠缺吸引力和说服力的背景下,鼓励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修更多的AP/IB/Honors/Accelerated等难度更高的课程。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推崇AP之类课程数量和分数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校内平时成绩和综合表现对于admission的重要性,比如,Stanford在其官方网站的Selection Process就明确解读了学校对于AP的态度:“AP scores that are reported are acknowledged but rarely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evaluation of an application. Grades earned over the course of a term, or a year, and evaluations from instructors who can comment on classroom engagement provide us the most detailed insight into a student's readiness for the academic rigors of Stanford.”
C.提高学习成绩/排名
平时成绩更能够反映学生持续的学习能力和未来继续保持良好状态的可能性,因此成绩单的作用非常关键,在过去的申请经验中,通过对比学习和案例分析,也出现了不少的因为GPA偏低因素导致拒录的结论,而相对90%+的GPA是一条可以参考的安全线。而在GPA不能够有效说明和支撑学习能力/潜力时,除了可以在Additional Information中得到说明,还可以通过排名证明和推荐信来给予补偿性说明,因为每个学校的课程难度,设置和考核方式都不尽相同,因此美国大学有理由相信一个GPA 3.0的学生比一个GPA 3.3的学生更有学习能力。一般而言,美国大学通常采取的GPA折算方式如下:
Grading Scales |
China |
United States |
A |
90-100% |
Excellent |
A=4.00 |
B |
80-89% |
Good |
B=3.00 |
C |
70-79% |
Fair |
C=2.00 |
D |
60-69% |
Marginal |
D=1.00 |
F |
0-59% |
Fail |
F=0.00 |
D.提高标准化考试成绩
College Board于今年4月16日公布SAT改革的具体说明和各部分示例,这是SAT继2005年改革后的又一次调整,分为三部分:Evidence-Based Reading and Writing, Math和 Essay。SAT总分将回归1600满分,Essay作为Optional Section (Reported Separately),目的是为了让SAT变得更focused和useful,同时强调了八项改革重心:
Ø Relevant Words in Context
Ø Command of Evidence
Ø Essay Analyzing a Source
Ø Math Focused on Three Key Areas
Ø Problems Grounded in Real-World Contexts
Ø Analysis in Science and in Social Studies
Ø Founding Documents and Great Global Conversation
Ø No Penalty for Wrong Answers
考试形式和内容的改革也对申请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申请顶尖名校的过程中,SAT/ACT/TOEFL等标准化考试成绩在某种程度上成为隐形的录取划线工具,虽然申请应该更多关注综合素质的提升,但考试成绩的“门槛”作用也切忌掉以轻心。从今年我们录取的UIUC案例数据来看,都是SAT单次2000分以上的申请人,UCSD也基本保持在这个水准,而诸如GIT这样的学校也都保持在2000-2100以上的录取参考标准,“奇迹”必然存在,Special Consideration也会发生,但毕竟这些都是少数人的福祉,对于绝大多数申请人而言,考出理想的标化成绩才是踏入名校的第一步。
E.提升课外活动背景
除了申请人硬条件(GPA/SAT/TOEFL,etc)之外,学校更感兴趣的是申请人Passion, Personality和Motivation,因此,应当鼓励学生活跃于各个社区或学校,既是优秀的领导者,也是适时的好帮手,这就跟之前谈到的Common Application Activities部分要塑造什么样的申请人形象息息相关,如:领导者,辩论家,研究者,慈善家,发明家等等,总之,应该有意识去发掘和塑造一个典型的特别的形象,而不是给人以“万金油”的感觉,而往往一个成功的顶尖录取案例,都是在一两个方面有特别突出表现的申请人。
F.衡量申请时机与策略
对于申请时机的把握,主要在于Decision Plan的选择问题,即:Early Decision, Early Action和Regular Decision三个大类,这里主要强调ED捆绑式的申请模式以及部分学校EA申请更占据优势。ED的选择不外两类,一是申请的最好的但录取希望不大学校,二是申请的最想去且也有可能录取的学校。后者的选择是更为理性和更应该被推崇的方式,也是提升专业咨询业务能力的体现,按照申请服务以结果为导向的模式倒推,ED的选择也应该是更科学、合理和更具价值的。而对于EA的选择,既要考虑申请工作量的问题,同时也要考虑EA在12月中旬出结果时对于后续申请工作可能带来的利好因素,比如GIT的EA录取意义通常对于客户来说就是提前选定保底学校,也是减少顾问后续工作压力的有效方式,另外,诸如UIUC这样的学校明确在EA(该校称为Priority Filling Period)审核中会有更大的优势,也可以作为提前批申请重点考虑和建议的院校。
除了考虑申请时机之外,对于专业和学校的取舍关系也显得非常重要,“鱼与熊掌何以兼得?”对于申请人而言,是要申请名校热门专业来的轰轰烈烈?还是可以选择曲线救国的方式先踏入名校之后再择机而定?又或者是专业至上,学校容后再议的申请思路?各个学校不同的院系在招生选拔的标准和流程上都有相应细分的差异性,比如:Cornell的Hotel Administration一定要面试,Penn State U的建筑不收不看作品集,BYU的申请还要有牧师推荐信等等,在差异性的背后,侧面反映的就是学校各个专业之间的录取难度参考和定位,因此,像诸如Rice的建筑,Columbia的工程,U Penn的工程等等,在申请之前一定要仔细的自我评估,虽然绝大多数学校的官方说明都是“Your choice of major will never affect the difficulty of admission decisions”,但从历年的实际案例和经验来看,名校的热门专业选择仍然需要慎重。
G.写出生动精彩的文书
申请文书在名校申请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文书的意义在于:If your essay is good, it’s not enough to get you in; If you essay is bad, it’s enough to kick you out. 好的申请文书呈现更为立体形象的申请人形象,GPA、TOEFL、SAT/ACT等等客观硬件条件,都不能展示申请人的personality、passion 和motivation,而这些软性特质,都需要用合理和技巧的方式在文书中得到体现。通常往往成功的文书,都不会选择写一件多么伟大壮观的事件,一次华丽的科学竞赛,一次难忘的暑期交流等等,虽然这些故事同样能够够反映出申请人的某些特质,但我更倾向于去指导学生写一些细小的点滴的事,“以小见大”的手法大家都听过,但不见得都能够很好的运用或者引导学生来发散思路,一些非常平凡但意义非凡的故事,就走出了申请文书的死穴:Predictable。因此,申请文书既是语法,词汇,句法和结构的较量,更是思想深度和价值理念的挑战,试问要如何来回答“橘子和苹果的区别是什么?”这样辩证、有趣和宽泛的文书题目,因此,写好一篇文书的前提不是寻找故事源泉,每个人都不缺乏故事,关键是要有ability to think and criticize,对于学生和导师都是如此,同一个故事的叙述手法、角度、高潮和结果都可以不同,而这些不同就是让申请人有机会Make A Difference的关键点。
H.找好有力的申请推荐人
名校申请推荐人的选择除了Counselor和Academic Teacher作为首选推荐人之外,还有Other Recommender: Arts Teacher、Clergy、Coach、College Access Counselor、Employer,Family Member、Peer等等。通常而言,Counselor推荐信除了直接由班主任完成并提交之外,还可以选择诸如年级主任,教务主任,校长,副校长等权威更高的school official来完成,但前提是这些人有可能并足够了解申请人,也就是说推荐人的优选应该是“有紧密关联的人”。推荐信应当是以不同的口吻,力度和侧重点来相互支撑申请材料和在文书中展示的申请人形象。另外,如果部分高中的课程难度与AP/IB课程是相当的,或者申请人的GPA或者排名不能够准确反映申请人学习能力/潜力,以及有其他特殊因素等有必然进一步说明等情况,也是可以通过推荐信来予以补偿性推荐。需要提醒的是,提交School Report的班主任或者校长等应当保持定期查验推荐所使用的邮箱,从今年的申请经验来看,学校是很有可能会发送邮件进一步了解申请人情况和索取常规要求之外的学生信息,如:Quarter Grades,而这也给老师提供了进行二次推荐的机会,加强对于申请人的支持力度和热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