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人陈述,绝大多数顾问介都认为文书的好坏最取决于:1.“是否充分展并现突出学生亮点”;2.是否真实生动”;3.“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精湛”这三点。但我认为这远远不够!还有第四点,也是最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你要说到教授的心坎里去,专业点的说法就是“直析教授心理特征。”
一百个人的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科的教授心理特征不一样,每个教授的性格也不一样,但教授无非有这么几种需求:1.让你帮他去做,他没有足够时间去做的事情;2.让你发表具有创造性的论文,为教授争得荣誉;3.在你的成才和对你的培养中获得他作为教授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所以他让你做的无非两件事,或者说两个角色:1.一个得力的助手;2.为他挣得荣誉的人才。所以,申请人应该在故事和经历的描述中,展示出你是一个得力的助手,并且,拥有非凡的能力,能为他获得荣誉,成就别人无法比拟的成果。so, 在个人经历和故事的描述里,不是去写一些多么“勤劳朴实,爱岗敬业,团结友善,无私奉献”这些典型的中国人的人格特征,因为人家“don’t care”,因为这是中国的道德文化观,不是美国的。
美国教授理解的“责任心”,并不对应着“得力助手”的形象;他们理解的“团结”,并不对应着“合作能力”;你所证明的“高分”,人家并不会对应“你能获得别人无法比拟的成果”的能力!----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他们的道德观,和咱们的“道德经”,截然不同。
最成功的文章往往是那些老实而真实的故事。你只需,给他说一个小的都不能再小的例子:从小到大,我就是妈妈的得力助手,减轻了妈妈的劳动量,我也获得了相应的报酬,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 OK,That is all !教授马上会对你产生意想不到的熟悉感!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妈妈也是这样教育他的,这就是他们的文化,他们最真实的生活。一下子,你跟他们一样了,还有比这更能拉近与他们的距离的么?还有比这“更可感”“更可触摸”“的“得力助手”的证明么?没有,因为这就是他们的文化。他们一下子就会坚信,既然你是妈妈的得力助手,也一定会是他们的得力助手。比起,其他几乎百分之99%的文书写作,写些多么有责任感,多么爱做值日,多么爱帮助同学,典型的中国思维,把自己都该打动哭了,都说成“完人”了,最后人家根本没有共鸣,要打动的多。
以上是关于“得力助手”,第二个是关于“非凡的能力”。很多文书都强调从小到大排名多么靠前,分数能考到多高,这些有用吗,有点用,语言成绩都不高,怎么顺利沟通,GPA都不高,这课都好没好好听?通过GPA,他们只是想知道你是否认真听课了,是否按时完成老师作业了?每次的Research是否完成的很好!可是呢,教授们都被蒙了,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国内是怎么样的情况!托福成绩高,他们根本不知都是那些“机经”搞出来的,他们根本不知道学生GPA高,全是考前突击几天出来的,他也根本不知道国内哪有什么research和课堂测验,成绩全都是老师“用吹风机吹卷子吹出来的”(哈哈,夸张修辞,传说中有些文科老师判卷,就用吹风机吹,吹的远的,分数就高)。他们什么都不知道,他们只以为,我们跟他们一样。
所以,很多我们所陈述的,和他们所认为的,完全不同。
要想证明“自己是个非凡的天才”,很简单,你只需说一件,比如上课时同学都赞同这个老师的观点,可你却举手当堂否定老师,并且最终说服老师,这一个例子,你便是,至少很可能是,一个拥有别人不可比拟能力的天才。有句话说的好,你只有做与其他人都不同的事,你才能创造非凡的结果。这也便是创新的关键所在。而国内的创新,几乎绝大比份都是“模仿+改进”,因为我们的老师不允许学生的反抗,这样会被认为是“不敬”,“不礼”,甚至“不道”
,我们的老师认为学生继承了他的理论才是好学生,才值得推崇。可人家美国人不这么认为,人家认为都不敢反抗老师,不敢提出质疑,都没有当面质询辩论的勇气与口才,怎么可能拥有创造力和革新力。这,就是他们的文化。
以上,只是我关于“得力助手”和“非凡能力”这两项,国外教授比较看重的内容的一些分析。还有很多其他的,比如“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还有针对具体专业所需的“项目策划能力”、“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等等等(每个专业不一样),这些所有的能力,国外教授和国内学生,老师,对他们的定义,都很不一样!这便是中西方文化巨大差异的体现。这也便是我们出去读书最大的价值所在。出去读书,读的,也便是这些差异。
推广顾问:周筱娟
从事留学咨询行业近15年,熟悉美、加、英、澳等各国留学政策,精通美国留学申请程序及具体要求,多次赴国外考察学校,成功帮助众多学生获得目标学校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