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赴美留学难度越来越大了,一方面是中美两国关系变化所带来的外部压力,另一方面则来自于美国高校在选人上眼光越来越高,标准越来越严。
说起来,很多刚开始接触留学申请的准留学生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疑问:文书、推荐信、标化成绩、面试。。。申请要准备的材料那么多,到底哪个部分重要?
特别是那些把藤校等名校作为申请目标的童鞋,可能都会有这种感觉,似乎自己什么都准备好了,但又什么都准备得还不够好。
那么在申请中,藤校招生官们真正看重的到底是什么?面对数以千计甚至万计的申请材料,招生官到底是怎么衡量其价值的呢?接下来就给大家。
标化成绩的价值
首先要提的自然是标化成绩,这里面不仅包含能够体现大家学业表现的GPA,也有各种学术能力类考试SAT/ACT/GRE/GMAT以及语言水平考试TOEFL/IELTS等等。
对于这些成绩,大部分的美国高校,特别是排名靠前的藤校等,实际上态度是比较佛系的。成绩虽然是申请时候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分数能够说明的问题其实也相当有限。
而比起单纯的数字,招生官更为关心的其实还是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比如擅长哪些科目,或者是否只在对申请有用的课程上拿高分,无关课程分数就比较低等等。
这些在成绩单上看似不起眼的地方,能够让招生官发现申请者的真实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学术发展上的潜力。
所以,不要觉得标化成绩在招生官眼里就是比数字大小所以分数越高越好。像是耶鲁大学这样的学校,对于标化分数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只要达到学校公布的要求即可,再往上刷并没有参考价值。
Essay文书该怎么写?
Essay文书是申请时比较有意思的一个部分,因为题目是学校给的,相当于一篇开卷作文,但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如何才能写出对得上院校招生官思路的文书,其实相当考验申请者写作功底以及对学校招生倾向的理解程度。
对于文书,耶鲁大学招生官的看法是,无论申请哪所学校,选择怎样的题目,写essay的核心在于真实。
具体来说,申请者所写的必须是真正重要有意义的事情,文书必须能展现真实自我并且发自内心的表达出来,让招生官感受到一个鲜活的你,真实才能打动人心。
另外,耶鲁招生官强烈建议大家写完后一定要做好proofread,听听来自其他人的意见看法,修改掉所有的用词语法错误,切忌闭门造车。
活动经历越多越好?
对于申请材料中的活动经历部分,耶鲁招生官直接举出了他们希望看到的理想活动经历:
首先是社区活动。耶鲁大学有300多个学术组织,所以招生官更希望录取那些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并且能给耶鲁的社区活动组织带来贡献的人。
其次是在活动中的投入程度,尽量在活动中担任的角色,并在活动中力以赴。这个要求听上去可能有点高,实际上耶鲁大学也不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是学生会主席,但身心投入活动并能对他人产生积极影响的申请者才会更受青睐。
后,减少或避免只是为了让简历好看而凑数的活动经历,如果你参加的活动经历无法和自己的兴趣爱好挂钩,缺乏内在的联系,那么只会给招生官留下负面印象。
推荐信应该谁来写?
在耶鲁招生官看来,推荐信是能够从侧面客观展现申请者思考和学习能力、对学校社团贡献以及对班级积极作用的申请材料。
而好的推荐信,从来不是来自那些给学生高分的,而是那些非常了解学生,能够评价申请者能力和性格的。换句话说,出自熟悉申请者成长进步过程的的推荐信,才会更有说服力。
比如一封来自研究型项目的导师或实习领导的信会帮助学校进一步了解你。但是如果只是一封满篇对你赞不绝口的名人推荐信,恐怕并没什么用处,还有可能会反过来让招生官对你的学术潜力和职业道德产生疑问。
面试表现真的很重要吗?
说起面试,很多中国学生可能都比较怕,特别是那些不太擅长面对面交流,总觉得自己会表现出糗的童鞋。
实际上,比起各类书面申请材料,面试才是能够让申请者引起的好机会。如果你申请材料并不出彩,那么通过和招生官聊一些能够表现自己想法、好奇心和价值观的事情,往往可以增加招生官对你的好感。
所以,耶鲁招生官给出的建议是:面试不用紧张,好好准备,tellyourstory,askquestions,andraiseanyconcernsyoumayhave.
总而言之,想要通过申请,每一部分材料都可以说既不重要也很重要,因为招生官的判断中既有因人而异的部分,也有固定不变的标准。
所以对申请者来说,与其担心会不会因为某一个方面不够完美而被拒,还不如努力争取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脱颖而出,能够做到这一点,你才会有更大希望得到招生官的和青睐,收获来自梦校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