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二十岁出头的小姑娘今年还没有大学毕业,目前正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就读,是当之无愧的“双料学霸”。
而另一位备受瞩目的00后运动员,是在乒乓球女子单打比赛中以4:0战胜伊藤美诚、携手陈梦共赢金银牌的孙颖莎,她就读于另一知名高校——上海交通大学。
不止是这两位,拥有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硕士学历的跳高运动员王宇、女子篮球队中的北师大教育学部在读博士邵婷以及出身伊顿公学、毕业于布里斯托大学航空工程专业的马术运动员华天等等,都实打实地是“别人家的孩子”,让大家纷纷感叹“太强了”。
除了中国队之外,本届奥运会上,世界其他各国代表队中也有很多世界知名院校出身的运动员。
在这次自行车公路赛中,来自奥地利的安娜·基森霍费尔(Anna Kiesenhofer)一骑绝尘,为奥地利赢得了自1896年以来的首枚自行车项目金牌。而她真正的职业是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数学博士后研究员,在此之前,她曾分别在英国剑桥大学和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拿到了数学硕士和数学博士学位。没有教练也没有团队的她,因热爱自行车运动,只身一人一路拼搏到了奥运赛场,成为了本届奥运的一个“传奇”。
同样,为泰国争得首金的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帕克尼克也是一位“学霸女孩”,她就读于泰国最古老的大学——朱拉隆功大学,这所高校在泰国极有威望,地位与我国清华大学相当。
作为知名的运动大国,美国对于体育的重视可见一斑。像哈佛、斯坦福等看似“遥不可及”高等学府,在选拔录取者的过程中,也常常会倾心于在体育方面有所长处的学生,向他们伸出橄榄枝,实际上看重的正是体育给他们带来的那种不怕苦、不服输的精气神,和昂扬向上的正能量。
而从美国大学走出的人才在本届奥运赛场上也可谓是“群星闪耀”:备受关注的女子100米蝶泳金牌获得者、加拿大华裔运动员玛吉·麦克尼尔(Maggie MacNeil)去年入读了密歇根大学;美国女子1500米自由泳金牌凯蒂·莱德基(Katie Ledecky)是斯坦福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本月刚拿下英国公开赛第1的高尔夫球手科林·森川(Collin Morikawa)则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美国与我国的机制不同,没有国家集训队,美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独立发展,协会中的各个大学每年积极招募新星、培养体育人才,输送到世界赛场上。今年美国奥运代表队中,有75%的运动员都来自NCAA,其中南加州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是本次为奥运贡献人才最多的两所大学:仅南加大一所学校就派出了60多名运动员,比许多国家的国家代表队总人数还要高,斯坦福则输送了50多位体育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所大学也是美国大学中获得历届奥运奖牌数最多的前两名,截至本届奥运前,南加大和斯坦福分别坐拥309枚和270枚奖牌,令在校学生们十分引以为傲。前文提到的密歇根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也分别以134枚和185枚奖牌在排名前十的大学中榜上有名。这份数字惊人的特殊榜单,还要从美国近乎疯狂的大学体育文化说起。
在美国,知名大学之间的激烈竞争通常是在橄榄球、篮球、赛艇等竞技类赛场上展开的,这并非只是“体育生”们的狂欢,普通在校生们对学校间的体育比拼同样热情高涨,每年三月的NCAA篮球决赛甚至能引起全国的轰动,收视率连续多年蝉联全美第一。在学校内,完善的体育设施和全校上下的体育热情都牵动着每一位学生的心,浓烈的气氛带动着他们参与其中。很多中国留学生回国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肌肉变多了,养成了闲暇时健身和锻炼的好习惯。
除了美国外,全世界很多国家同样也将体育运动作为国民发展的重中之重,全民式的体育热情感染力极强。在日本,高中的棒球联赛层层选拔,决赛经常受到全国关注。体育突出的孩子往往被视为内心强大的代表,不仅在学校中受欢迎,也容易被名牌大学录取。而在澳大利亚,经常有全民参与的大型跑步和骑行赛事,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随着知识结构的调整、教育体系的完善以及人们认知的转变,体育不再仅仅是一个锻炼方式、升学路径外的无奈之选。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因热爱而拥抱体育的魅力,而体育教育也成为贯穿他们人生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拥有了学业与事业“双管齐下”的机会,坚持学习从不言弃。
体育之表是强健体魄,而体育之核培养出的团队精神、竞争精神、专注力、决策力,对自我实现和自强不息的追求,以及在运动中淬炼出的自信成长和坚强意志,才是孩子们一生的财富,帮助他们在人生的赛道上砥砺前行。
我们新东方前途的老师欢迎大家
疯狂戳下方小助手二维码
更多留学资讯和干货等着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