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终选入围者中有7名华裔科学家,其中有6位是在中国出生长大、留学生出身,化学、生命科学、物理科学与工程三大领域均有覆盖。
他们分别是:

2003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2008年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谢晓亮教授,之后继续在谢教授团队从事博士后工作,2010年起执教哥伦比亚大学,2017年起成为终身教授。闵教授的研究方向不断推动着神经科学、癌症检测和疾病诊断等前沿生命科学和医学课题的发展,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Nature Method、PNAS等国际学术期刊。
1998年提前被南京大学理科强化班(现更名为匡亚明学院)录取。2009年,顺利获得了全美第二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并进入哈佛医学院任研究员,目前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助理教授,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生物学家,该实验室推动着各类革新,被称为“美国最牛的实验室”。
200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信息学专业,后前往普林斯顿大学读博,于2013年获得环境工程博士学位。随后在斯坦福大学做了两年博士后,现为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自然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助理教授。
2001年考入清华大学。2006年赴美国留学,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攻读研究生,2007年转入生物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2014年底,加入斯坦福大学,任生物工程系、化学和系统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同时他也是多个斯坦福研究所的研究成员。
华裔神经科学家。本科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脑与认知科学专业,2008年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获得了神经科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和斯坦福大学各做了两年博士后研究。
2002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士学位,并与张玉恒教授合作研究了巨磁电阻(CMR)材料三年。博士期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与乔治格鲁纳合作),专注于碳纳米管基纳米电子学(2002-2007)。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是去年该奖项的入围者。
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曾获本科生最 高奖“郭沫若奖学金”,2009年于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员工作。现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机械系终身教授,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FRSC)。
纵观几年的入围名单,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华裔科学家一直是该奖项的常客,并且很多人有着出国留学的经历。
例如2017年夺得化学奖的斯坦福大学教授崔屹,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随后于哈佛大学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2018年物理学和工程学奖得主石玲燕和化学奖得主魏璐分别毕业于天津大学及南京大学,后出国深造,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华裔教授闵玮的实验室成员;2020年入围生命科学奖的颜宁教授,200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随后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进行深造研究。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样的跨界人才既接受了国内的基础教育,又继续前行,寻求国际教育的舞台,不仅增加了人生阅历,还赢得了更多的机会。中国文化和西方理念在他们身上兼容,也让他们有更多可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近年来,也有很多家长逐渐看到了孩子和世界互动的重要性及其能够带来的机遇。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19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数总数超过70万人。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了让孩子走出国门,去拥抱更多的可能性。
多元化的人才“知己知彼”,有着双重文化背景,又有同国际接轨的内心驱动力,会有更多的机会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展现自我。这也许就是我们需要并且追求国际教育的原因所在吧!
通过以上福州新东方前途出国小编的介绍,如需进一步了解,欢迎在线咨询出国留学专家;或有任何相关疑问,请进入答疑中心留言,会有留学专家为您解答。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