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途君邀请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几位同学,为大家讲述他们的开学经历。今天来分享的是目前就读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小琳同学,一起来听听她的故事吧~
年龄:23岁
院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专业:国际教育在读研究生
留学时长:第一次出国留学,到英国不满1个月
小琳同学今年夏天刚刚毕业于吉林大学的英语专业,暑假一过,她又匆匆踏上了前往英国的旅途。隔离、学习、放松、等待开学……我们请她为大家分享了初到异国的这段时光。
英国大学开学时间比较晚,曼大9月末才会开学,而且小琳所在的专业也可以选择本学期进行线上课,所以很多同学暂时还没有计划返校。但考虑到线上课的质量与时差问题,她还是选择了前往英国,争取线下上课的机会。
幸运的是,由于递签比较早,她没有遭遇八月末的“签证难问题”,当同学们还在为签证发愁时,她已经顺利到达了曼城。“后来曼大组织了包机项目,但是我收到邮件的时候已经在这边开始隔离了,有点哭笑不得。”
虽然没有赶上学校的包机,但小琳的转机行程也很顺利。海航的航班从北京出发,经过布鲁塞尔转机,15个小时左右就能平安到达英国。当时飞机上几乎都是要到各地返校的留学生,她们一起飞到布鲁塞尔,又在这里转往纽约、伦敦等不同的城市,大家都很有防护意识。
“转机的时候检查比较严的就是关于肉蛋奶这类食品的携带,其他的东西都还好,只要你的行李和证件都符合规定就没有问题,也不会耽误很久。”她回忆道。
落地英国后,每一步流程都有工作人员进行指引,大概一个多小时后小琳就离开机场,坐上了回公寓的车。她提到,过关时对护照、签证和旅客定位表的检查还是比较重要的,但对核酸检测报告的检验相对来说没有那么严格,而且她被问到的问题也都非常简单,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小琳今年六月已经在国内接种完了两针科兴疫苗,但由于国内疫苗目前还不在英国官方认可范围内,因此入境时各种个人文件显示的都是未接种疫苗状态,需要入境后居家隔离十天,并且要在第二天和第八天分别再次使用检测包进行核酸检测。
不过当地政府并没有做出过于强制的措施,“落地第二天,这边官方会给你打个电话,告诉你这些注意事项,但是其实也没有人会在这里看着你”小琳说,“不过我们还是会比较小心,隔离期内大家都尽量保持不出门的状态。”
出发前小琳就在官方指定网站自行预定了检测包,这两个检测包都很准时地在她入境当天就寄送到了公寓楼下,而且后续只需要放在街边“经典英伦风”的红色邮筒中就可以进行邮递,也能避免非必要的接触。
“只是这个是要用包里的棉签同时做咽拭子和鼻拭子,感觉有点‘诡异’”,她笑说,“而且英国人周末是真的绝对不会上班的,还有bank holiday等大大小小的假期,检测包出结果会非常非常慢,一定要记得发邮件催。”
目前,英国各类场所都在正常运营,网购、外卖也十分便利,无论是日常用品还是必需的饮食,都能通过手机下单很方便地送到公寓中来。“可能因为过得比较‘糙’吧,我到了这边之后都适应得挺快的,也没觉得倒时差很难受。”小琳开玩笑地说,“就是对于东北人来说,这边的米饭实在有点吃不惯,不过牛羊肉和面包吐司这种都很好吃,也能吃得很香。”
在隔离的期间内,她一边适应生活、自己下厨做饭,一边还完成了在国内就开始上的语言课。学校的语言课一般包含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口语练习等方面,很多留学生都会自愿选择参与到其中,提前感受学习节奏。
小琳说,这短短几周的课对她帮助很大。首先,英国学校上课的方式及其注重小组讨论,课后论文也有独特的写作要求,这些她之前都没有经验,多亏了在语言课上“预习”一下;不仅如此,哪怕对“英专生”小琳来说,纯英语教学都的确是一种挑战,语言课也提前锻炼了她的口语和听力能力。
课程中还能提前认识许多同学,他们互相分享签证、航班以及租房信息、结伴游玩曼城,让这段开学前的日子充实了许多。喜欢看电影的小琳还和同学们一起去电影院,“沉浸式体验”了几次没有字幕的英语电影。
曼大的校园没有围栏,“散落”在曼城的各个地方,学校的图书馆和小琳的公寓仅仅一街之隔,她也经常去学校逛逛。目前学校还未开学,学生很少,相关设施大部分也暂时还在关闭中,只有学生服务中心一直面向学生们开放运营,供学生们领取学生证和BRP卡。
为了照顾需要隔离的国际生们,曼大还延长了领取BRP卡的期限,只要提前在官网进行预约,隔离结束后再去领取即可。根据学校公布的政策,开学后,大部分课程都将以线下形式为主,学校内的大多数场所也都将正常运行。
作为一位英语专业的学生,小琳一直对英国的文化和氛围情有独钟,她说,“学了四年英语,总觉得不到英国深造有点遗憾”。再加之打算从事教育事业的她也需要提升自己语言和文化背景上的优势,因此小琳在大学期间就一直在着手准备申请。
大三大四时疫情突如其来,她和家人们也考虑过是否要GAP一年,但今年疫情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控制,还有了各类疫苗的保护,小琳的家人们更想让她充分利用年轻的时光走一走、看一看,体验不一样的生活。“现在有种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要和疫情‘共存’的感觉,所以还是决定今年就去”,她说。
谈起未来,小琳准备努力争取读博的机会,日后在高校任教,做一名大学老师。不过她对一切都很乐观:“能留在英国的话当然好啦,要是留不下来的话在国内有这个机会也很好。”积极的心态加上笃定的目标,这也许是她能很快适应海外生活的原因之一吧!
小琳的经历是否让你更了解在英国求学的道路呢?接下来,还有哪些学姐学长将作客“分享会”?他们又会带来怎样的独特体验呢?关注前途君,收获更多开学故事!
想像本期主人公一样在英国街头感受古典英伦风情?快来新东方国际教育展收获更多干货妙招,规划你的圆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