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求职回复率还不如国内毕业生?开什么玩笑!
2019.04.18
浏览
来源:
摘要:虽然海归就业频频受阻,但是,从企业的需求以及国家政策等方面来看,海归依然具有很强的优势!只要保持与国内的信息交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是金子总会发光!
最近有这样一条新闻:
美国海归求职回复率竟然不及国内毕业生?!
热搜一出,立刻引起一波网友围观吐槽。
回复的网友中,有柠檬精,有分析党,还有辩论党......

究竟从何时开始海归变得“不那么吃香”了?
受阻原因有哪些?就业现状又如何?
海归求职频遇冷
多方“阻力”需谨慎对待
虽然近几年国内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形成了极大的“拉力”,但海归在找工作时还是出现了诸多“阻力”。
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有高校毕业生820万人,再创新高,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刷新纪录,每一年都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但是面对庞大的用人企业和蓬勃的数字革命,高学历的年轻人正变得稀缺。
报告显示,中国高学历的年轻人才中,海外留学生的占比已近半数。硕士学历几乎是留学生的标配。78%的雇主对海外留学生的学历要求为硕士,比2017年的调查结果增加了15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前程无忧
《2018海外留学生优秀人才需求报告》
留学生们生活在国外,社会关系、朋友圈大多也分布在国外,这会导致他们与国内的社会、人脉脱节,最终很难获取有用的信息。
根据《报告》调研显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错过秋招”、“缺少内推资源”是目前阻碍海归求职的三大主要因素。
资料来源:PreTalent
《2018应届海归求职力研究报告》
这就很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国内的学生们开始笔试了,海归们还在写论文;国内的学生们面试结束了,海归们还没有领到毕业证……
海归们都对自己出国学习的这段经历充满着自信,他们认为自身在“外语水平”、“国际化思维”、“执行力”、“分析能力”等方面拥有着极大的优势。国外的求学经验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有着本土和国际的双重文化背景,更容易被国内的公司所需要。
但是当下雇主们已经逐渐从“海归=精英”的思想中脱离出来,招聘时更趋于理性,虽然对海归们的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但是在执行力、研究分析能力等方面雇主们普遍认为海归并不具有优势。很多雇主都表示了海归在国内面临求职压力主要原因就是自我认识不足,自我定位过高和对薪资待遇要求过高。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高期望与低现实之间的落差很容易使得一些海归们无所适从,进而自暴自弃,“一瓶不满,半瓶晃”,从而导致HR和海归们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日前,教育部曾发布2018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情况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其中,毕业回国人员总数达51.94万人,占比78%。是什么吸引留学生回国呢?
企业和政府扶持
归国吸引力大
虽然海归就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是,从企业的需求以及国家政策等方面来看,归国就业不失为留学生们的最佳选择。
《2018海外留学生优秀人才需求报告》显示,金融、高科技、教育、传媒以及机械制造对海归有着极大的需求。

资料来源:前程无忧
《2018海外留学生优秀人才需求报告》
其中有18%的海归集中就业于金融行业,另外有9.3%的海归就业于IT/通信/电子/互联网等高科技行业。
优秀的外语能力、沟通能力、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成为了海归们的核心竞争力。优秀的留学生的知识、眼界和学习能力不仅满足企业在不同地域市场的人才需求,也是雇主保持和扩大技术和管理优势的一项策略。所以很多雇主在选择雇员的时候更倾向于留学生。
我国政府针对归国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出台了相当优惠的政策,比如:毕业回国一年内申请购车享受减免税的优惠;针对留学生落户,北上广深纷纷出台了自己的政策;国家对做科研的留学生给予了评职称、高额科研经费等优惠。
除此之外,国家给归国创业的留学生给予了最高十万元的免费补助,在公司创立初期提供免费办公室,帮忙报销公司署理费等。
在这些大背景之下,海归的平均起薪要比国内的平均起薪高出30%-60%。柠檬精们还想继续高呼“留学无用论”吗?
那么为了防止“海归”变“海带”,留学生应当做些什么?
如果有回国工作的打算,就要不断关注各方校招的信息,多参加一些企业的海外宣讲,趁早了解国内的招聘情况。
如果是去国外读研,更要尽早规划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争取做到专业对口,还要抓住大学四年在国内积累的人脉,及时沟通,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海外留学生确实存在着不可否认的自身优势,当下很多互联网企业都需要海归的海外经验和对中外互联网的熟悉度。
在拥有这些优势的同时,留学生在国外时要努力补齐自身短板,多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和公司实习,丰富自己的履历、提升自己在职场上的能力。回国之后还要从国外的环境中脱离出来,重新快速适应国内的环境,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正视国内的“就业难”、“留学生就业难”的就业情况,正视国内外工作环境、薪资差别产生的落差。同时,对自身要有一个理性定位,要有一颗平常心,不因为自己在国外待了几年就觉得自己各方面都很强,避免因“眼高手低”、“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导致对就业的排斥。
强调在最后!千万不要在留学阶段浪费宝贵的青春,要珍惜海外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经验,朝着既定方向努力,哪里都是你展示的舞台!
需进一步了解,或有任何相关疑问,欢迎在线咨询,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
接口获取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