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广的MSc Data-Centri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DCAI)项目,终于有了首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
简单总结一下:
首届毕业生一共46人,100%就业/升学率。
在直接就业的37人,81%算发岗,5%研发岗。
就业企业:华为10+京东4+平安科技4+小米3+腾讯2+美团2+蚂蚁2+国央企2……
就业城市:大湾区32%+长三角30%+北京22%+其它16%。
DCAI的这份就业报告发布的非常即时,25届的毕业生,25年8月就公布了就业数据(相比之下,港中深的就业报告一般要来年春季才会发布)。
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没有薪酬数据。
相比之下,港中深MSc Data Science公布的薪酬数据是非常透明的:
24届毕业生,起薪中位值36.8万,顶值74.6万。
从就业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金融企业占比要明显高于港科广的DCAI:
也正因如此,算法岗的集中度不如DCAI,算法+研发,只占50%。
由于港科广没有公布具体薪资,我们只能从企业+岗位来分析。
大厂算法岗的年包,40w左右应该是有的。
以DCAI项目去向最多的华为为例(占比高达27%),如果是业务算法岗,年包也有40w+; 如果能去诺亚方舟实验室,那可以到55w+。
那为什么DCAI去华为的比例那么高呢?这和该项目的实习机制有关。
这个项目一共两年,其中第二年可以推荐去实习一整年。这届学生当时有17人去华为实习,另有7人去平安、7人去小米、4人去京东。
虽然没有具体的起薪数字,但大体而言,DCAI的就业表现还是很不错的。
当然,这和学生的本科出身也有很大关系。DCAI的首届学生中:
有15%来自C9院校(包括北大、浙大、南大、西交大);
有58%来自985院校(含C9);
有20%来自QS前50高校(包括港大、南洋理工、帝国理工、UCL、爱大等)。
这样的本科背景,加上丰富的求职资源支持,就业表现一定会让人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