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毕业季,关于“应届生身份有多重要” 的讨论都会冲上热搜。对于广大留学生来说,结束海外学业回国,面对国内的就业市场的各种规则,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我算应届生吗?”“交了社保还能考编吗?”“秋招该什么时候准备?”
先别急,最近国内一系列政策红利密集释放,不仅给应届生就业 “开绿灯”,更给留学生群体送上了 “身份大礼包”。今天前途君就来和大家好好聊聊:应届生身份到底有多香?留学生该怎么用好这张求职“热门”?
政策加码
应届生身份成就业 “金字招牌”
7月28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召开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提高站位,聚焦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毕业生离校后就业工作整体再加力。一是岗位挖潜扩容再加力,二是求职招聘服务再加力,三是困难群体帮扶再加力。
这背后,其实是对 “应届生就业” 的持续加码。而应届生身份之所以被称为 “金字招牌”,核心在于政策倾斜力度肉眼可见:
考公赛道
2024 年国考计划招录 3.96 万人,其中 2.6 万个岗位专为应届生开放,占比超 65%。很多基层岗位、热门系统更是直接标注 “仅限应届毕业生报考”,竞争压力比非应届岗位小得多。
国企央企
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2022 年全国国企招录高校毕业生超 76 万人,同比增长 23.4%;央企招录 36.8 万人,同比增长 23.9%。更重要的是,2024 年 7 月人社部明确:国企招聘应届生 “增人增资” 政策延长2年,稳定就业预期。
简单来说,有了应届生身份,就等于手握 考公、进国企的优先“入场券”。
多地放宽限制
社保不再是应届生身份 “拦路虎”
过去,由于“交了社保就不算应届生”,许多毕业生对于首次就业格外谨慎。但在今年,有很多利好应届生的消息传来。
6月,湖北省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才聚荆楚 共建支点”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就业创业若干措施》。文件明确,全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招录招聘岗位,应当向毕业当年度和离校2年内的高校毕业生放开,不对其是否有工作经历、缴纳社保、签订就业协议或者劳动合同作限制。
除此之外,上海、山东、湖南、贵州、广西等多个省份的事业单位招考中,不再审核考生是否有工作经历和缴纳社保的情况。
图源:软科官微
合理利用留学生身份
盯紧求职“黄金窗口”
算准 “身份有效期”
身份起算时间以 “毕业证日期” 为准(部分省份按 “回国入境日期”,建议提前打当地人社部门电话确认)。
盯紧秋招 “黄金窗口”
国内企业秋招集中在 8-12 月(大厂往往 7 月就启动网申),建议留学生们提前准备:
1、尽早完成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认证”(线上申请,周期约 15-20 个工作日);
2、梳理实习经验,完善简历;
3、关注各地方人社厅公众号、官网等政策及招聘信息,先行动起来;
如果对职业方向迷茫,可以先做几份短期实习,找到兴趣再定长远目标。
其实,多地放宽应届生认定标准,不只是 “给岗位”,更是给年轻人 “选择权”。对于留学生来说,从跨洋求学的课堂到国内职场的赛场,留学生回国就业本就需要适应期,除了要重新熟悉国内行业生态,还要把海外经历转化为职场竞争力,而这些政策的放宽,让大家在回国后有足够时间适应国内职场节奏,不用因 “身份过期” 而仓促做决定。
回国之路,机遇已至。前途君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即将到来的秋招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职场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