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悉尼大学商学院近400名中国留学生挂科(不及格),占挂科人数的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如此不济?这事引起了人们对海外教育与留学生状况的关注。
据了解,此次一年级《商业的批判性思维》(BUSS5000)挂科309人(申诉发起人称,该人数为签署联名信人数);而校方公布的二年级《商业成功学》(BUSS6000)挂科人数42人,挂科率10.6%。“这两门课是我们商科硕士最简单的课。”《商业成功学》挂科学生申诉团发起人然息(化名)对于近400名学生在这两门简单的课程上栽了跟头感到意外。挂科的绝大多数为中国学生,一年级的Ben Zhang解释,因为选这门课本来就是中国学生居多,挂科的人自然也是中国学生居多。
如此大规模的学生群体挂科,是中国留学生素质不够硬?是试题有歧义?还是学院有意为难?学校与学生各有说法。
校方认为这两门核心课程特别注重批判性思维,包括中国的部分外国学生学习方式相对被动;同时还有英语水平欠佳导致的原因。
对于院方提到的中国留学生英语水平不足和缺乏批判性思维,中国留学生并不认同,“我们学校有着全球最高等级的雅思成绩要求,这说明我们的英文能力并不是不好。”“中国文化的批判性思维比你们(澳大利亚)早几千年。”
1、小部分学生重评后被通过
Derek是在BUSS6000《商业成功学》课程中挂科的42名学生中的一名,也是学生申诉团副团长,他说,包括他在内的学生只想得到公平的说法,并获得公正合理的解决。7月12日晚上11时左右成绩公开,1个小时后,BUSS5000申诉团微信群已有200人。
学生们一开始是通过个人邮件的形式来向校方表达诉求。然而,由于邮件数目庞大且诉求未形成统一,校方并没有给予回复。面对校方的沉默,学生们找到了SUPRA——悉尼大学学生维权组织悉尼大学研究生代表协会来帮忙。在SUPRA的帮助下,挂科学生们进行了上诉。据了解,BUSS6000递了42个非正式申诉,有10个同学都得到了非正式申诉的结果。
学生们未能通过的BUSS5000,参考学生的挂科比例为32%,其中中国留学生约占82%。在194名提出申诉的学生中,仅有5%约16人申诉成功。
2、院方回应批判思维不足
悉尼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谢尔兹回应说,这两门核心课程特别注重批判性思维,包括中国的部分外国学生学习方式相对被动;同时还有英语水平欠佳导致的原因。
“中国大陆的主要学习模式是被动学习,而不是批判性学习和主动学习。”他说。
7月26日,商学院院长助理弗罗斯特(Dr Geoffrey Frost)在给SUPRA的回信中写道,英语能力不足是导致学生挂科的原因之一。BUSS6000最终挂科率为10.6%是近8个学期中最高的,挂科人数为42人,超过前7个学期的总人数39人。
3、学生联合上诉 校方代表敷衍了事
如果只有4个,40个,甚至是100个学生挂科,那可能是学生的质量问题。不过,这次加起来一共有近400名学生挂科,难道说这近400位学生的质量都不行?悉尼大学是否应该好好检讨下,到底是学生的质量不行,还是学校的教育质量不行呢?这个真的值得深讨一下!
另外,悉尼大学商科的一门课接大约是5000澳元,那近400个学生会挂科重修,那就是近200万澳元的收入!
学生们以为学校能给个公正的答复,谁知学校用起了拖延战术。学校承诺,7月20日会给学生答复。然后天真的孩子们翘首期盼,等过了周一,等周二,等过了周二等周三,截止到给学生的承诺时间为止,校方什么response都没有。
7月21日,周二下午两点, 举行了一个名不符其实的"appeal meeting"。偌大的阶梯教室,坐满了400多个学生。讲台前占了一个老师,就是学校派来的唯一一个代表。
Meeting 的流程就是学生针对BUSS5000/6000两门课的教学质量,评分标准进行提问,老师打官腔作答。
通常是学生平均提问3分钟,老师来一句:
“ I can not respond to the micro issues in terms of how marks are allocated and the exam preparation issues”(我不能回答关于评分和考试的问题)
或者是
“ I am not responsible to comment on the quality of teaching”(我不能评论教学质量的问题)
又或是 "My job today is here to listen , I will say what I can say" (我今天的工作只是来聆听,我只能对我能说的做出评论)
质疑之声频频响起 “then what are you responsible for ?? Is there anything you can do to solve the issue today?"(那您今天能评论什么呢?您今天能做什么呢?)
老师:“ No"( 什么也不能)
4、中国领事馆出面“和解”
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李华新总领事、领馆教育组王小佳参赞和领馆相关领事于8月11日和17日先后两次与悉尼大学校长迈克·斯宾塞、商学院院长格雷格·惠特韦尔等校方负责人举行会谈,就学生集体考试挂科的原因和解决方案进行沟通。
校方表示,挂科事件并非针对中国留学生,其通过考试的学生群体中,大部分也同样为中国学生。事件发生后,一些媒体指责校方“敛财”、“教学质量差”,这些不实报道令学校声誉受损。
李华新总领事在会谈中强调,双方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解决问题,并从而进一步推动中澳教育合作。李华新总领事和王小佳参赞提出,希望悉尼大学在其学校规定的范围内,给予这批学生一次补考机会。不过,校方认为挂科原因主要是学生备考不足所致,认为安排补考并不合适,校方近日会向领馆及教育组提供一份书面解释。
校方说,悉尼大学提供了很多资源,如每周两小时的英语补习时间、安排国际学生与英语为母语的学生交流、网上答疑等,旨在帮助留学生们提高英语水平和应试能力,但仅极少数国际学生充分利用了这些资源。学校日后会加强针对考试的模拟练习以及继续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等。
中国驻悉尼总领馆教育组方面表示,领馆已在日常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如新生讲座、提供优秀学生奖学金等,以鼓励中国留学生在澳取得学业成就。教育组勉励学生们珍惜学习机会,成功、顺利地完成在澳留学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