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体制
1、入学年龄与学制。一般来说,英国国立小学为五至十一岁的儿童而设;在苏格兰及英格兰部分地方,小学学龄延至十二岁。小学通常分为“幼儿”及“初级”两部分。但有些地区由国立地方教育局所开办的学校则使用三级制:即初小、高小学。小学生八或九岁转读高小,并在十二或十三岁时读中学。虽然政府并无硬性规定五岁以下的儿童必须入学,但大部分地区的地方教育局(LFAs)均有提供学前或幼儿教育,由合资格的老师任教。五岁时,按照法律是必须上学的年龄,多数五岁的孩子这时候会进入Infant School,而七岁进入Junior School (初级学校)。英国的多数公立学校将Infant School 与Junior School 合并起来,组成Primary School (即我们所说的小学),每班一般是20—30个学生,国立学校实行就近入学,但私立学校招生不受地域限制
2、课程设置。英国小学的课程设置,学校拥有高度自由的权力,但英语、数学、科学和信息与通讯技术都是各小学的核心课程。在英国,小学阶段实行的是教师包班教学,即一个班上的英语、数学、科学、美术、体育、历史、地理等课程都由一个教师教学,这个班的名字就由这个老师的名字命名,每个班都配有一个助教。但信息与通讯技术、音乐和外语则由专职教师上课。音乐和外语,专职教师一般都在多所学校来回上课。学生上学时间为上午9:00至下午3:30,中午不回家,可以选择在学校的餐厅就餐,或自备午餐。一节课的时间一般为25~35分钟,课间休息时间为20~25分钟。
3、管理模式。英国实行的是校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由各方代表组成的校董事会是学校的决策机构。校长是学校首席行政长官,向校董事会负责,执行校董事会的决议并主持学校的日常行政管理事务。英国的小学一般设校长1名,副校长或校长助理1名。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均为教师身份,要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在中小学中,专司管理工作的是“接待室”,其实际职能类似于我国的校长办公室,根据学校规模设3~5名专职人员。除此之外,各学校还设1名高级教师和教育活动协调人,协助校长管理日常教学工作和其它事务,由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兼任。
二、课堂教学
1、授课方式 。学生没有固定的座位,上课多以讨论为主,孩子们围坐在地板上或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在桌子周围。每个教室有一块白板和一、两台电脑和打印机,学生可随时使用。上课时没有任何教材,教师根据全国教学大纲决定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分别来自互联网或专业资源网站和生活事例,教师讲解完后就针对所讲内容给学生发放活页练习,并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和速度的快慢对个别学生发放不同程度或不同量的练习。速度快、程度好的学生做两张或三张练习,而速度慢、程度较差的学生只做一张练习。学生很少有家庭作业。一周1~2次,每次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当堂检查,单元考试和期中考试完全由任课教师决定,但当学生从小学毕业时要参加全英统一的毕业考试,成绩不作为学生的升学依据,只作为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的一个方面。

2、重视个别教育的客观结果是儿童的个性发展鲜明,充满朝气和创造活力的保证。例如,只要教师许可,学生们会主动围上来打招呼攀谈。在课堂讨论中,学生们的发言极为踊跃,在实验课中,学生们表现出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各种自选的活动课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殊的兴趣爱好和独特的技能。当我们问及学校为什么会如此重视个别教育时,该校的一位老师对我们这样说:“每一个儿童都有其内在的潜力和特点,因此我们的责任就是确保每一个儿童都能够在其固有的基础和素质上获得充分发展,使他们成为既具有公民一般素养、又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才能的人,成为能够自食其力并对社会有用的人。”
3、老师是学生提问的对象,又是学生解答问题的指路人。英国的中小学生每天上六节课。在课堂上,教师极少搞满堂灌,一言堂。通常教师只讲授15分钟,其余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学生自己钻研教材或独立做作业与练习。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提纲挈领地讲透教材的主要内容,然后进行巡回解答和指导。整个教学过程可以说是教师围着学生转。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五花八门。走进教室,你会看到有的在研读课本,有的在相互讨论,有的在操作教具,有的在向教师询问。尽管教学秩序看上去不太安静整齐,可是学生们的学习神情都很专注、很投入,而且课堂气氛富有生机,十分活跃。这种以儿童主体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始终处于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积极状态。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习获了知识,更主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培养和锻炼了发现知识、探索真理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4、注重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英国教学的一个显著特色。英国中小学的教室里,总是摆满了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教具和玩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活动相当一部分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操作这些教具、玩具。自然科学课程的教学伴随有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英语、历史、地理、社会、外语等课程的教学则大量借助现代化视听教学手段。与此同时,学校还常结合教学内容举行各种参观、见习、实习等活动。例如,讲科学课会带学生到自然博物馆参观,还会让学生栽种植物,观察该植物的生长全过程。
三、寓德育于教学活动和社会生活中
1、英国是一个倡导“绅士风度”的国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民族的文明素养较高。然而,纵观英国的教育,却很难找出专门的德育课程。英国德育教育尤其看重生活感染和熏陶,他们的中小学道德教育主要有四点: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让孩子懂得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懂得如何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道德是被感染的,不是被教导的”,英国中小学并不要求孩子死记硬背道德准则,而是创造各种机会,使孩子们能够从心灵深处,从日常学习、游戏和生活中去领悟。
2、德育实施的主渠道是各科教学和社会感染。英国的教育基本法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公民素养教育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即把道德教育、公民素质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种教学之中。在教学管理中,英国中小学普遍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挖掘和讲解既要体现科学观念、真理观念,又要体现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同时要求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品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在英国学习期间,我深深体会到英国社会的文明。例如:平时坐公共汽车,人们会很自觉的排队;你问路,他们会很详细的解答,甚至会亲自把你带到目的地。

(以上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删掉)
扫描二维码即可了解更多资讯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