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在女朋友跑了都懒得追的火炉南京,学生们在准备标准化考试整日奔波;而标准化考试已经有了一定分数基础的学生,是不是就在美国各大名校暑期课程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了呢?
事实并不完全如此。
托福100+SAT1450+的学生仍然表示在夏校中需要很努力才能得到A,而教授推荐信更不是光靠A就能够取得的。
到底如何高效地使用美国夏校资源?
志领计划学生们有各自导师指出一条明路。正如Think & Lead这名字,不止于丰富的活动平台和资源,它的核心是帮助学生真正在申请过程中成长为美国大学需要的人才,全方位提升能力。
所以,夏校中学生的迷思有一个关键能力要学会—— How good you did on navigating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with the real academic world?
教授反馈、美籍专家学生沟通文书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听到中国学生不会和教授发邮件的情况,其实这有一个很简单的解释——因为学校或者标化考试并没有officially教过。
可是,2017年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相对于美国学生只会问Google,中国学生是连Google都没法问。这个却不能作为借口——夏校时是美国网络。
珍惜夏校短暂的几周,多读大学资源库文献、求助Writing Centre 帮助文章写作、花时间去英文检索引擎会让你受益匪浅。
首先,信函招呼语,Dear最为保险,Hello或Hi 请不要用于第一次给教授写信的场合。紧接着就是称谓,很多学生不理解教授们对称谓的在乎程度,Professor——注意:不要简写 是永远最合适的称谓。不管对方是否真的拥有教授头衔,如果他在大学讲台上,就可以被如此称呼。有的教授并没有Doctor 学历所以写Dr. 会有风险。 (我是见过教授直接回信说自己不是Doctor,这样对教授来说已经造成了offence)
对于写成Miss. Mrs. Mr.的email,我只能希望上帝保佑你了。
教授名字,学生很容易搞错。在你的syllabus、夏校账号里都会有教授的全名,请使用教授的姓。除非你和教授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加熟识了,否则名字都不要轻易使用。
下面需要你加一句问候语——人性化的体现。请把你的教授当作一个人来看待,他们也愿意你在校外把他们看作一个活生生的人。这是你固有礼貌的体现,是加分点。“I hope you’re enjoying the beautiful weather today,” or “I hope you had a relaxing weekend,” 都很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