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会大学作为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之一,自 1956 年创立以来,始终以 “笃信力行” 为校训,致力于培养兼具人文素养与专业能力的全球公民。凭借国际化的学术环境、前沿的跨学科课程及丰富的社会资源,浸大已成为内地学子追求优质高等教育的热门选择。本文将从历史沿革、学术特色、招生政策及校园生活等方面,为您全面解析这所 “亚洲第一传媒学府” 的独特魅力。下面,由小亚老师为大家详细叙述香港浸会大学的核心亮点,期望这些信息能在你的留学旅程中提供帮助。立即咨询>>
一、历史沿革:从书院到国际化大学的蜕变
浸大的前身是 1955 年成立的香港浸信会书院,初期仅借用中学课室办学,后逐步发展为拥有独立校舍的高等教育机构。1972 年更名为香港浸会学院,1994 年正式升格为大学。历经数十年建设,学校现有九龙塘、石门及荃湾等四大校区,教职工超 2500 人,在校生逾 15000 名,涵盖本科至博士阶段的全学历教育体系。
浸大的发展历程中,多次引领教育创新:1979 年推行 “2+2+1” 学制,1983 年获颁授学位资格,2012 年全面实施四年制本科教育。近年来,学校持续拓展学科领域,成立中医药学院、创意艺术学院,并与内地合办北京师范大学 - 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进一步深化大湾区教育合作。
二、学术实力:跨学科优势与全球影响力
浸大以 “全人教育” 为核心理念,下设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传理学院等八大院系,提供 46 门本科课程及 74 门硕士课程。其学术实力在多个领域位居全球前列:
传理学院:亚洲传媒教育的标杆,2025 年 QS 学科排名位列亚洲第 10,全球前 100,拥有沉浸式电影体验馆及人工智能媒体实验室。
中医药学院:香港首间由教资会资助的中医本科院校,拥有 17 间诊所及 12 个研究中心,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工商管理学院:获 AACSB、EQUIS、AMBA 三重认证,2021 年《金融时报》亚太商学院排名前 25 强。
跨学科创新:2025 年新增 “数字未来与人文科学” 本科课程,聚焦科技与人文融合,同时推出运动科学、数据分析等前沿专业。
此外,浸大科研成果丰硕,在环境分析、人工智能、药物研发等领域屡获国际奖项,2025 年泰晤士高等教育跨学科科学排名位列全球第 55。
三、招生政策:独立申请与多元选拔机制
浸大采用独立招生模式,面向内地 31 省市应届高考生开放申请(含复读生),无需参加统招。2025 年申请时间为 2 月 10 日至 6 月 11 日,录取标准如下:
学术要求:高考成绩达一本线 / 特控线,英语单科 110 分(工商管理学院、商业计算与数据分析等专业要求 120 分)。
面试环节:部分专业需参加英语面试,重点考察逻辑思维与跨文化沟通能力。
新增专业:运动科学专业结合运动生理与人工智能,培养运动教练、康复师等复合型人才。
为吸引优秀生源,学校设立全额奖学金(涵盖学费及生活费)及半额奖学金,评核标准综合高考成绩与面试表现。
四、留学成本:性价比与奖学金支持 立即咨询>>
浸大 2025 年本科学费为 17.5 万港元 / 年,生活费年均约 10 万至 12 万港元(含住宿、餐饮、交通等)。若选择校内宿舍,住宿费约 1.9 万至 6.2 万港元 / 年;校外合租费用则为 3 万至 7 万港元 / 年。
尽管费用高于内地高校,但相较于欧美院校,浸大仍具显著性价比。同时,学校提供丰富的奖学金计划,全额奖学金获得者可减免全部学费并获生活津贴,助力学生无忧求学。
五、校园生活:国际化与本土化的交融 立即咨询>>
浸大校园设施先进,拥有大学会堂、创意艺术中心、中医药博物馆等特色空间,并与全球 150 余所高校建立交换生计划。学生社团活动丰富,涵盖学术、艺术、体育等领域,如传媒学会、中医协会等,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平台。
此外,学校注重社会责任,通过 “关爱社区中医健康计划” 等项目,鼓励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践行 “全人教育” 理念。
结语
香港浸会大学凭借深厚的学术积淀、创新的课程设计及国际化的育人环境,为内地学子提供了一个链接世界的教育平台。无论是传媒领域的亚洲之巅,还是中医药学科的独特优势,或是商科、科技的前沿探索,浸大都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术追求。
如果您初次接触欧亚留学,不知道该如何规划、选校、定专业,才能申请到排名靠前的院校,可以在线联系新东方欧亚教育的免费 1 对 1 留学规划服务。在专业的规划老师一对一指导下,帮你全面了解香港留学申请过程,制定合理的计划,让留学之路事半功倍。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