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之路,带你看看最真实的亚洲名校
2019.10.08
浏览
来源:名校之路记者
摘要:9月下旬,由新东方CEO周成刚老师带领的亚洲名校之路团队正式启程,依次探访了韩国、日本、新加坡三个亚洲教育大国的10+所世界名校。
一说到留学,很多人可能只会想到美国、英国这两个传统留学大国,而忽视了离我们最近的亚洲国家。甚至提出这样的疑问——亚洲留学也能叫留学?
实际上,亚洲国家也有非常多优秀的高校,无论是
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
,抑或是
二战后建立起来、整体发展迅猛的现代化大学
,无不用自由的学术氛围、严谨的科研态度、先进的教育理念吸引和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9月下旬,由新东方CEO周成刚老师带领的亚洲名校之路团队正式启程,依次探访了
韩国、日本、新加坡
三个亚洲教育大国的10+所世界名校。
在韩国高校体系中,
私立大学占比非常高
,在前十高校中,私立大学占据了七个坐席,但排在第一位的还是公认的国立大学——首尔国立大学。公认的前三所出色学校分别为:
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
,他们号称“韩国大学一片天”的天空联盟(SKY),可谓是撑起了韩国高等教育的半边天。
相较韩国其他历史悠久的院校,
首尔国立大学
虽然建校时间不长,但其所获得的历史成就多不胜数,论学校综合实力,当属韩国一流。一位在这里担任助教的中国研究生表示,经常会遇到有人问及首尔国立大学最具优势的学科是什么?每次回答这个问题她都特别骄傲。因为,在首尔国立大学,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学科,而是
每一个学科都十分强悍,在韩国学科排名中都是数一数二的
。
SKY中的另外两所高校
高丽大学和延世大学
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
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上两所学校都曾经交替领先过对方
。两者间的争,犹如
猛虎与雄鹰间的对决
。
这两所大学都是韩国私立高校的翘楚,他们之间的竞争,就是私立大学老大之争。除了在学术科研之间存在着比拼,双方在体育方面也是争斗不断,称为“
高延战
”(这是高丽大学的叫法,延世大学称为“延高战”)。
这种竞争也为两校带来了合作机会,最后大家惺惺相惜,彼此进步,相互成就。
高延战其实也是“
高延情
”。
在日本的
东京大学
,从赤门进入校园,沿着两旁的银杏漫步到农业部的正门,队员们看到了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中八公主人原型——东京大学农业部教授上野英三郎博士,跟他的爱犬八公拥抱的铜像。
八公的心肝肺等脏器至今还保存在学校门口的一个小资料馆里,让人感受到这座亚洲一流学府的温度。
作为
日本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也是亚洲最早的西制大学之一,东京大学走出了
16
位日本首相,培养了
11
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日本拥有无可比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被称为“
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京大学开设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选修课程,并赋予学生们高度的自主权——学生可以选择任何一门课程,无论与所学专业是否有关联。结课时的评价方式不是传统的考试,而是提交研究报告或学习心得,这需要学生查阅并理解大量文献资料,且融入自己的分析和想法。
严格又不失自由的学术氛围就这样形成
。
此外,本科生在入学后的两年时间里,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科目,掌握方法,开阔视野,然后
根据自身兴趣和潜力去选择适合的专业
。在大学三年级进入研究室后,学生才会开始主攻特定的领域。
这为很多学生降低了选专业的试错成本。
除了学术,实践同样重要
。
名校之路团队在日本的另外一所名校——早稻田大学采访了森欣司教授。
据教授介绍,
早稻田大学
的教授比较
注重科研和应用结合
,缺乏实际经验的教授已经不多。对于早稻田大学的竞争优势,教授认为
首先是学问最重要
,这和大隈重信创立早稻田时,提倡的“学问要独立”的精神是一致的;
另外,注重人际之间的连接
。对于社会来讲,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要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才能够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教授的学生来自于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的学生是最多的。
在新加坡,名校之路团队来到了有“全世界15大最美丽校园”之一的称号的南洋理工大学,但美丽的校园环境却不是这所大学最值得称道的。
南洋理工在可持续发展、新创意媒体、保健医疗体制科技、新丝绸之路和创业创新生态模式五个方面着力甚多,立志将学校打造成一所卓越的环球大学。近几年亚洲高校排名中,它和姊妹校新加坡国立大学,轮流坐庄,排名前两位;
在50岁以下的年轻大学中,南洋理工大学已经连续多年占据榜首。
南洋理工大学
整体投入多,对于人才的引进力度很大
,因为学校很年轻,也吸引了很多年轻有实力的学者的加盟。队员们采访的青年学者王歧捷教授,本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他认为,南洋理工的求学经历对他影响很大,这里有“大导师和小导师”的双导师模式,为他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他去哈佛大学读了3年博士后,毕业后回到母校南洋理工大学任教,经过九年时间,现在已经成为学校最年轻的正教授。
谈到
为什么回到新加坡工作
,他认为,新加坡的科研环境很好,发展目标定位为高科技方向,要把新加坡建设为第二个瑞士。整体研究偏应用方向,成果能够直接呈现,并能够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当然,在这里做研究,有充足的科研经费,也有很好的生活保障,能够让大家踏实研究和工作。
至此,历时11天,跨越3个国家、探访10+所名校的亚洲名校之路圆满收官。名校之路一直在路上,期待未来为大家带来更多世界名校的故事,给大家的留学择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均为新东方原创,作者为亚洲名校之路记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版权声明:部
分图片和文字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问题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接口获取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