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个性化课表,让孩子各得其所,自食其力
周老师一行人参观过罗素高中,观察到这里没有固定班级甚至年级,没有讲台和四平八稳的课桌,学生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课,走班制的模块化教育令罗素高中看起来像个大学,也给了孩子们自由生长的足量空间,因材施教在这里成为现实。
2. 课程设置注重实践,一门课锻炼多种能力
在芬兰,课程不只局限于书本,课程主题甚至是即兴的,如果今天走进森林,孩子们突然对某种植物的叶片或某种动物的粪便感兴趣,那老师很可能会在接下来的这一周里学习这门“森林”课。教育的意义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可以想象当修完这门课,孩子们的设计、画图、测量、计算、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3. 用内驱力点燃热情,没有绩效考核的老师与孩子共同成长
在芬兰,学校对老师没有绩效考核,也不需要老师提供每个孩子的具体分数,校方只是通过规划、聊天、家长反馈对老师有基本的评估。他们认为有了信任,才有内在的责任感让老师努力成长。
没有用评比来激励孩子,没有用甄别来区分老师,他们用最温暖、最安全的基础教育给了所有孩子长大的力量,这也许就是芬兰教育的奥秘。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版权声明:部
分图片和文字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问题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