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筹备申请美国本科大学的同学来说,投递申请材料中应体现两方面: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顾名思义就是硬性的成绩体现,包含GPA(初三到高三四年的在校平均成绩)、托福、SAT成绩。软实力则是在数据化的硬性成绩标准之外,体现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及个人能力的材料。
今天这篇文章,张老师就主要向大家阐述一下体现软实力材料中活动经历这一重要方面。
活动经历包含的面很广,可以是学生的在校社团经历、参观游历、公益志愿这些以参与者身份进行的活动,也可以是学生的兴趣爱好、荣誉奖项、组织演讲等以主体身份进行的活动。
首先讲一下为什么活动经历对于学生的美国本科申请如此重要?
因为活动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塑造人格、融入社会、获得阅历甚至展现自己,美国高校的招生官希望他们录取的学生是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积极主动且阅历丰富的,他们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学生们都是只会埋头苦读的书呆子。对于招生官来说,你能提供的硬实力材料只是他们学校的敲门砖,然而真正能吸引他们眼球让他们对于产生足够兴趣和满意度的还是取决于你所提供的软实力材料。
既然上面提到了活动经历包含许多方面,那是不是只要参与这些内容就算是提升软实力了呢?
当然不。你也许确实参加了许多活动,兴趣爱好也很广泛,但很可能这些经历都是“无效”的。对于美国招生官来讲,考察你参与过的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两方面:时间和角色。
打个比方:你曾有幸成为所在城市的奥数委员会会员,这样的成就难度很大,看起来像是很好的加分项,但若是会员有效时长只有两个月(中途因为你不再参与组织活动而被移除成员名单),那这就没什么价值了。倒不如你持续两年里,每个月都去敬老院或福利院做志愿者服务社会。虽然后者的执行难度并不高,但体现了个人的持之以恒,更能体现自己是真心实意地想要为社会做贡献。
至于角色,我们都知道,美国文化中有很浓厚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在美国人看来,你与其做一个百人活动的参与者,不如做一个十人活动的领导者,哪怕是五人小组的组长都更能体现出你的个人影响力和决策能力。而且很多顶尖名校的校训中都体现着他们对于可以造福社会、成为人类领袖的人才的珍视和期待,所以美国高校招生官希望在你提交的材料中看到你的领导力和公共影响力。既然这样,我们在做活动经历整体策划的时候,就一定要着重考虑“组织”活动,而不仅仅是“参与”活动。
最后,对于同学们软实力申请材料的准备,我非常反对杜撰。真正有价值的活动,是只有切身实地经历过后才可能有深刻感悟和反思的,你永远都无法捏造出有灵魂的人生体验。而且空洞虚假的文书材料只会让招生官对你的人格信用产生质疑——他们每年都接受无数份申请材料,阅读无数篇文书,早就炼就火眼金睛可以一眼识破你的谎言了。
文章来源:郑州新东方前途出国 张亚敏
如需进一步了解,或有任何相关疑问,欢迎
在线咨询出国
留学专家。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
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
免费评估
,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
扫一扫,了解更多留学资讯!
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微信订阅号:bjqian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