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过吗,有一天,你的职业将会被机器替代......
世界前沿的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曾经发布过一份触目惊心的数据:到2030年,全球八亿人的就业岗位将由机器取代,而中国将有一亿人面临职业转型。到2030年,在自动化发展迅速的情境下,中国高达31%的工作时间将被自动化取代。
这份数据进一步展示了,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就业岗位会被继续压缩,而个体面对的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这也意味着,在未来,无论是在“升学战”中,还是在就业市场上,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都将进行更加激烈的角逐。
因此,一个残酷的局面是,在当下的一代甚至已无权选择是否参与国际竞争,而是被动“卷入”其中。我们也能够发现,无论是否选择出国留学,其语言能力、学术能力、实践能力都需要不断提升以适应未来发展需要。
基于这种情况,“全球胜任力”的概念应运而生。
▍全球胜任力的概念
“全球胜任力”一词来源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2017年发布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全球胜任力框架”。具体包括:
• 青少年能够分析当地、全球和跨文化的问题
• 理解和欣赏他人的观点和世界观
• 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和有效的互动
• 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的能力
2017年12月12日,在哈佛大学校园,经合组织教育与技能理事会与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共同发布《国际学生能力评估测试(PISA)全球胜任力框架》,具体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四方面内容。

图源:PISA
当然,不同的组织、学者对于全球胜任力的界定与侧重其实各有不同。
例如,清华大学同年发布的《清华大学全球战略》,首次提出将“全球胜任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在文件中,全球胜任力主要包括在认知、人际与个人三个层面的六大核心素养,即世界知识与全球议题、语言、开放与尊重、沟通与协作、自觉与自信、道德与责任。
考量众多对于全球胜任力的定义,我们可以理解为它是一种更好地胜任世界范围内多种职责,适应全球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如何评估全球胜任力
从定义中发现,全球胜任力是个比较复杂的概念,但是在当前的形势下,却也是要求未来一代的孩子必须武装的一项能力。
为什么这样说呢?
美国高校,作为世界科技与教育的中心,在招生流程中向来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例如全球视野与跨文化沟通能力、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学术科研的能力、社会实践影响力、文体艺术素养、领导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学生综合背景与大学申请专业的匹配度以及学生在该专业领域的创造力等。
而作为全球市场的一部分,中国也在近年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如果同学们有问题想要咨询,或是需要针对性的背景提升规划,可以在线联系北京新东方留学顾问老师。
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印发,指出要加快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和培养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人才,要求高校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2021年2月国家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该文件明确了自2021年起,高校招生考试内容应注重开放性、灵活性,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与引导。同时,在36所菁英高校试点的强基计划也得到了进一步重视,文件要求各高校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选拔与录取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可以说,优秀的全球胜任力水平、软实力水平将成为未来升学的重要跳板!
但是,面对如此复杂的软实力维度,如何评估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孩子适合留学吗?孩子能上TOP30大学吗?是否具备大学要求的综合素质?以上问题是准留学家庭咨询的热门问题,建议大家在线联系北京前途留学顾问老师详细了解~
如果同学们想了解更多关于美国本科留学的资讯,可以点击我们的“美国本科留学”首页进行查看,有任何问题可以请进入答疑中心留言,会有留学导师为大家解答。如果同学们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大家进行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