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19年3月20日,ETS官方发布了最新的GRE年度报告(2017年7月—2018年6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去年GRE中国考生的表现吧。
考生人数

GRE在2017年7月-2018年6月,全球总考量小幅下降:从559254减少17504人,至541750人。
三大主要考生来源国中:美国考生数量315447人,保持基本稳定,比去年减少5781人;印度考生67246人,减少12877人,人数下降比较明显;中国考生人数呈现出较大增幅,为68702人,比去年增加10123人;中国GRE考生人数赶超印度,在2018年成为世界第二大考生来源国。
考生成绩

中国考生在过去一个年度的GRE平均分分别为:语文(Verbal)148.6分,数学(Quant)164.8分,写作(Writing)3.1分。
和过去四个考试年度相比较,我们能够看出中国考生的成绩比较稳定的,并且表现相对比较符合我们的预期:数学方面表现较好,但是语文和写作成绩一般。
2017-2018年度,全球考生的GRE平均分分别为:语文150.5分,数学153.4分,写作3.6分。
各主要国家GRE考生平均分:

关于percentile
“Percentile”意味着考生达到这个分数超过了百分之多少的考生。中国考生的数学平均分164.8 的percentile为88%,意味着中国考生的数学平均分超过了全球88%的考生。显然是第一梯队的水平。
中国考生的语文和写作的表现逊色于世界平均水平,语文平均分排名只超过了全球42%的的考生,写作平均分更是仅仅排名后17%。这两方面的表现拉低了中国考生在研究生申请方面的竞争力。

关于申请专业方向

GRE考生申请专业方向分布如下:
·工程专业:13%
·理科专业:14%
·生命科学:23%
·社会科学:12%
·人文学:4%
·教育学:5%
·商科:7%
中国GRE考生诊断
中国国考生相对比较薄弱的语文和写作方向,恰好是英语国家考生的强项。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1. 英文水平:
对英语材料接触的多少,尤其是日常教育中对较复杂文本的读写能力训练对GRE考试的备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广大的考生在大学在读期间,其实需要更多地注意到对复杂文本的读写练习,例如可以考虑更多阅读英文的报刊杂志(比如《经济学人》,《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的政治、经济等等的分析型文章,并针对这样的文章和材料进行一些简单的英文写作。从大一或大二就开始这样做,这样才有较多的时间来培养和夯实我们相对欠缺的英文读写能力。
2. 侧重批判性思维培养:
ETS官方对语文部分测试目的的阐述:语文推理部分测试你的分析、评价文本材料并从中综合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句子关系的能力,和辨识词汇与概念关系的能力。
GRE语文部分,其实更多的是要求考生理解文本关系,并找到文本中所藏起的言外之意;不仅仅要看到这句话是说什么,还需要考虑这句话为什么要说,为什么这样说等等。这就要求考生不仅具有对英文的理解能力,更重要是要站在审视的立场来看待文章中的句子、关系、前提、隐含的言外之意等。
GRE写作部分更是直接地要求考生体现出自己的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和构建评价复杂文本(construct and evaluate arguments)的能力。可见,除了英文能力的基本功之外,GRE主要的考察要点,还需要考生具备一些思维上的特别技能。与我们比较熟悉的强调知识点掌握和积累的教育方式不同,英语国家的教育形式相对更强调这种技能的培养,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怀疑地审视文本、分析话语的能力。
因此,比较长期接受英语国家教育的同学一般会比较习惯于主动地阅读:即一边阅读一边提问,将自己的分析和理解纳入到文本的阅读中去。并且,他们常常比较习惯于进行争论和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都会让他们在GRE考试中取得优势。
给中国考生的建议
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们在这里考生几点建议:
首先,更早地开始考试准备。ETS官方对于GRE考试给出的备考时间建议是500小时,而实际情况是,大部分中国考生准备考试的时间不到100小时,这样的时间投入是远远不足以拿到一个高分的。
其次,GRE是一个以英语为载体进行的逻辑思维考试,所以考生最好在完成托福考试并且取得了基本合格的分数(总分不低于90)后再开始GRE的学习,所以考生在开始GRE学习之前还需要为托福学习考试留出足够的时间。
第三,选择权威的备考资料。GRE是Aptitude Test(能力测试),这是一种高度标准化的素质测评方法,由智力测验发展而来,用于了解特殊能力差异,并且含有对今后学习成绩的预测性。和托福考试不一样的是,GRE并不是随着时间投入的增加,成绩一定会有显著的线性增长,因为考试中和核心元素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并不被大部分中国考生所了解。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能力由解释,分析,评价,推论,说明,和信息校准构成,所以考生选择科学合理的备考方向就显得更加重要。选择官方的学习资料,切实落地自己的学习过程,才是合理备考的途径。
通过以上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小编的介绍,如需进一步了解,欢迎在线咨询出国留学专家;或有任何相关疑问,请进入答疑中心留言,会有留学专家为您解答。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小编:010-62605599转6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