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育的巨大差异,使得很多有条件的家庭希望送孩子到美国留学,而且美国留学出现了低龄化趋势,那么,孩子究竟适不适合去美国留学,或者如果想去美国留学,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呢?下面给出了四个方面的指导。
一、对结果和过程的预期
1)对结果的预期,要看孩子以后是否要在美国工作生活。家长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想把孩子送出国?基本上大家都会觉得国外教育更优秀、国内教育不适合,但这仅是理论上的看法,最终是否能让自己的孩子享受到海外教育的益处,这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孩子在国外需要掌握跨文化的适应理解能力、中美文化的切换能力,这能让孩子提升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也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是否能在美国长期生活工作。从这方面来讲,孩子越早出国越好。
2)对过程的预期。通常,一个家庭做出一个留学的决定可能需要两年。一方面,出国留学必定是出于孩子自己的意愿,此前需要通过在美国短期的生活学习、与同学老师相处的经历,得出自己的判断;另一方面,家长与孩子需要一同前往美国走访学校,感受学校气质,决定是否留学或选择学校。此后再基于孩子和家长的共识,理性做出决定。
对于考察学校,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① 看学校数据,地理位置、课程设置、班级人数、大学去向等等。② 听升学指导老师讲述学生跟踪案例,了解学校的学生变化和发展,从而进行预估。③ 感受学校气质,一所学校的气质一般是由学校的管理理念和就读此学校的学生家庭风格所决定。大多中国学生就读的都是独立学校,即财务独立、管理独立、课程独立,不同学校的氛围是不一样的,学校气质需要和孩子相匹配。
二、孩子的基础和起点
在国内,成绩好的学生就是优秀学生,而美国对优秀学生的定义标准有很大不同。去美高留学的孩子可以在8-9年级“做加法”,10年级“做减法”,11年级找到方向,12年级准备升大学,所谓“做加法”就是去尝试更多东西,“做减法”就是从中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及擅长的东西。真正优秀的学生是很清楚自己的方向的,并在这个方向上取得了比同龄人更优秀的成绩。这就不同于我们国内学生考大学,先把分数考好然后再选专业,这就会出现很多高分学生不知道选择什么专业的现象,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的方向。
很多家庭也会考虑是否要选择国际班,所谓国际班,即选用国外课程,沿用义务教育一贯以来的教学方式。国内的国际课程是国外课程的缩减版,国外课程有常规、荣誉、AP等不同难度,而国内没有难度选择,且更多的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
三、七个方面评估留学适应性
孩子出国留学前,评估他是否具备出国留学条件,应从这7个方面对孩子进行留学适应性评估:性格适应性、自我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英语基础能力、综合学习能力、自主度、家长适应性。去美国读书基本都会经历这三个阶段:survive(生存)、develop(发展)、prosper(繁荣),其中基本社交能力是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孩子的英语能力是越高越好,如果想要孩子去美国读书,那对孩子英语的培养需要以母语的要求来对待,托福成绩高并不代表英语能力高。
四、留学是关乎一个家庭的事,是教育的不同选择,是基于一个家庭的未来规划,看孩子是否要在国外生活工作,这从某种意义上就决定了孩子是否要低龄留学。此外如果孩子留学会造成家庭不安宁,那也是得不偿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