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来新东方咨询的家长,他们一方面认同美国的精英教育,希望把孩子送出国门镀金,另一方面则仍将自身局限在中式思维的框架中,只注重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成长教育”。“成绩好=优秀”,“学校顶尖=学生顶尖”等这些错误等式,是典型的“中式思维”模式。美国中学招生官对于这种模式不仅无法理解还嗤之以鼻。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什么样的“中式思维”会让美国中学招生官哭笑不得。
1、中式英语表达
你一定看得懂什么叫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不就是直译版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嘛,咱们中国人经常以此为例来自嘲中译英的不易。小编觉得好奇,还特地问过我的英国朋友,看他是否能听懂。小编以为能考倒他,但是就算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也是普通人,理解能力并不差,大概能将句子精髓把握到七八成,但是他也说,这很明显就是受中式思维影响的英文表达。
对于美国的招生官来说,有时国学生聊天又新奇又痛苦,新奇的是来自东方国度的文化差异和趣味,痛苦的则是他们不适应,甚至说不喜欢中国孩子“英译中,再中译英”的交谈风格。
中国学生在英语口语上最需要磨练的可能不是发音,不是语法,而是英语思维转换。
举个栗子:
中文表达:我认为这个事不好。
中式英语表达:I think this thing is not good.
地道英语表达:I don’t think this thing is good.
2、重描述缺分析与细节
很多中国学生在面试时会不停地向招生官说出很多大词,以展现自己对例如友情(friendship)、团队合作能力(teamwork)、领导力(leadership)的思考。
但是经验丰富的美国招生官偏偏不吃学生这套,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更在意的是学生能不能表达出自己活动的经历,与人交往的细节,并在这个过程中展现辨证、分析、学习的能力。
举个栗子:
中式思维表达:我有很强的团队合作能力。
招生官想听到:我曾经做过一个学校微电影的导演,并召集了有兴趣的同伴一起合作完成微电影的拍摄,我们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分工明确,其中我是负责剧本编辑与实际拍摄,同时,我作为电影拍摄责任人,每天都会跟进组员的工作情况,保证筹备与拍摄进度……
3、组织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
为什么中国的学生、家长都有名校情结?除了虚荣,还因为我们经常直接将“学校优秀”和“个人优秀”画上了等号。
但是对于美国招生官来说,顶尖学校只是一个能给学生提供丰富机会的平台,并不代表在它们的学生一定优秀。学生是否成功,99%取决于自己,取决于他能否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哈佛也会培养庸才,而普通学校的Top5%也可能是天才。美国招生官牢牢记住的这个简单道理,却往往被中国学生与家长忽视。
举个栗子:
中式思维表达:我来自人大附中,所以我很优秀。
招生官的想法:你能在人大附中学习,一定程度上说明你曾经在成绩上很优秀。但如果你在人大附中,能收获到良师益友,心胸与视野更开阔,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并为学校做出贡献,那才证明你确实很优秀。
本文作者:
周昕楠,新东方前途出国美国中学部"志领计划"项目负责人。英国剑桥大学研究生毕业,新加坡国立大学半年交换经历,逻辑严谨,善于多角度分析问题,熟知国外教育理念与高端人才素质能力要求。
在线咨询>>
志领计划
新东方美国中学“志领计划(Think & Lead)”专为软实力提升设计,为有意申请美国中学的学生提供长线背景支持。从高端活动平台搭建,到美式思维表达培训与适应,海归导师全程助力,精心呵护孩子成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不再惧怕美中申请软实力PK。
在线咨询>>
标化成绩已然很高的孩子,我们陪伴他成为“不仅仅只有漂亮的分数”的有力竞争者;标化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孩子,我们引领他提升其他各方面竞争力,在有限的标化成绩下,挖掘出孩子无限的竞争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