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软件、绿色软件、以及蓝色小软件上时而能看到中外双双抱怨不靠谱博导的“恐怖故事”。有的人称导师甩一句“读博是你自己事儿”后可以数月不回邮件;有英语母语者称最后一年viva没通过,导师回应“你课题就是不怎么可行啊”;还有中国留学生求助说导师judge自己发邮件和日常言语中对导师没礼貌,但是学生自己完全不知道何时造成的冒犯。
读完这些你觉不觉得有够惊悚无助?
读博选导师跟开盲盒差不多,虽说套磁时你大致能判断出对方对你的态度、导师本身的责任心以及对你课题是否感兴趣,但是仍有许多你很难察觉、预知的因素会在今后的学习中大大影响你的学习历程和心态。
小编将在下面列出一些好导师的特征,大家可以在申请阶段,以及择校阶段适当参考一下,希望有帮助。
| 是否有责任心
首先你可能听过也清楚“读博是你自己的事儿”这个说法。这可以成为你要求自己自律、努力的宣言,但也可能成为导师逃避责任的借口。没有人比你自己更清楚自己的课题,但是导师在你研究过程中也起着辅导、避免弯路、适当指引的作用。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导师是否有基本的责任心。
1. 清晰告知你今后的辅导模式和频率。
在套磁阶段到时是否会主动明确告知你会多久见一次。如果都同时在一个城市或在校园,是否随时可以去办公室找他。
2. 是否有求必应。
有求必应和有问必答不同。导师不会回复你每一封邮件和信息,但是当你向她询问一些比较要紧的事情时,例如是否有推荐书单、某个疑点具体的建议、选择上的纠结时,她都会回复并认真跟你探讨,甚至会为你找出相关信息的链接,这样的导师已经很难得了。
| 是否愿意资源分享
1. 无论是发刊、参加会议、搜寻学术资源,还是寻找兼职机会,如果你愿意都可以向导师询问建议。比如好的导师会随时发来他觉得不错的会议或出版物。那个会议一般什么时候举行,哪些学者参加过,哪些学者的研究可能对你的课题有帮助,好的导师会随时想到随时发来还督促你关注该学者的twitter以便获得最新动态信息。
2. 学生毕竟不是完全熟知英国的本地人,你或许对很多比较有名气的调研场馆或资料馆有所耳闻,将这些选择为你的主要调研地,但是在英国很多村庄或小城市里也有一些可能对你课题有帮助的调研场馆但你连那个城市都没听说过。好的导师也会时常分享这些信息给你并且在下次的小组会议紧盯那你是否发了邮件跟curator建立了联系以及对方怎么回复,打算怎么安排。
如果同学们有问题想要咨询,可以在线联系北京新东方留学顾问老师。
| 两个附加项
1. 关怀篇
“关怀”这个因素可以适当加入附加项进行考量,因为你确实无法要求一个大牛学术导师在学术之外还当你知心朋友给你关爱。
但是众所周知,博士学习除了费脑子还费心神。学习过程中难免有情绪不稳定或者计划多到排不开的时候。当你将你的忧心或焦虑向导师提及或寻求建议的时候,导师能给你信心并和你一起商量合适的解决方法,那这样的导师简直是明灯一样的存在。
或者当你要去一个在英国相对较偏远的村庄的资料馆进行调研时,你的导师像“热心大姐”一样给你发了封长长的邮件,告诉你那个地方可能存在的交通、住宿、出行上的不便利条件,并建议你带好饮水和简餐以防方圆多少里可能找不到一口饭吃,最后告诉你可以随时给她打电话,她有亲戚在附近的村庄生活万一有急事可以请她找亲戚帮你救急时… 这样的关怀可遇不可求,但绝对会让你的学习道路省下不少心,也感到暖心。
2. 宽容篇
“宽容”这个说法是有点奇怪。
但是当中国留学生与外国教育环境和外国导师思维方式上存在文化差异时,英国的导师能够对因文化差异造成的不经意的“冒犯”拥有宽容的心态,并且友善地给出建议,那将是非常难得的导师。
因为文化差异的不同,我们和导师在说话、交流、聊天和发邮件的过程中,即使再小心,偶尔哪个用词,或者用词的顺序都可能造成一定的“文化冒犯”。你绝不是故意的,但你无法知道对方有没有介意从而造成印象上的打折扣。
如果你遇上能够宽容、愿意理解、并且友善提出意见的导师,那将对你在今后和外国同事的共事礼节上非常有帮助。表现得得体并且符合当地的礼仪,一定会给你在今后的学术、生活、工作道路上减除不少阻碍。
最后,当大家在选导师或择校时纠结时,可以参考上述的几个方面来审视自己和导师的契合度。虽说好导师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在决定之前多和导师邮件往来多接触多磨合,也可以对自己未来的学习旅程多一层保障。
如果大家有任何问题,或是想了解其他英国留学资讯,可以在线咨询北京前途留学顾问老师,有任何相关疑问,请进入答疑中心留言,会有留学导师为大家解答。如果同学们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大家进行定位。

声明: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