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
2020年是艰难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口罩成了今年全民佩戴的
“时髦
”单品,健康绿码变成了比身份证和车票还要有用的通行证。在这一年里,
留学生群体们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留学行业也有了新的思考与变革。在这一年里,尤其是疫情初期,我有更多的时间读书,也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教育。
2020年行至将尽,我想推荐以下6本书,希望大家能从中有所收获。

《爱弥儿》
作者:卢梭
今年,我重读了卢梭的《爱弥儿》,感受比过去多一点。卢梭在书中讲述了他的教育理念以及他教育爱弥儿的教育实践。尽管这本书写于两百多年前,然而卢梭提出的很多教育问题,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卢梭认为好的教育与成长是遵循自然,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使人成为自然人,要按照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予以适当的教育方式。因为作者的博学和才情,书里金句成堆。读完这本书,或许会对你的教育观起到启示的作用。

《我的经验和教训》
作者:苏世民
每一个成功者背后都有超乎常人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行动能力。在苏世民作为学生会主席时,他就已经观察并对教育产生了不同寻常的思考。他意识到教育是学习如何思考的方法,掌握了如何思考,就可以将其应用于学习投身一项事业、学习欣赏艺术、学习阅读书籍,帮助解决生活难题。教育者不仅仅是分享知识,更是帮助其他人消除学习的障碍,这一点在我做教师的时候深有体会,这段经历也让我养成了终生阅读的习惯。希望你读完这本书,能从中有所发现,终生学习,不断质疑,持续思考。

《坚毅:释放激情与坚持的力量》
作者:安杰拉·达克沃思
这位华裔女心理学家在辞去麦肯锡的工作之后,到纽约的一所公立学校教七年级学生数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她发现IQ并不是区分优秀学生和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唯 一标准。在这里,她解释了自己的理论:成功的先兆条件是“坚毅”。坚毅是一种品质,和天赋没有关系。“坚毅”使人不忘初衷、专注投入、坚持不懈,“坚毅”是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的品质。如果你想要培养孩子坚毅的品质,那么这本书推荐给你。

《A Little History of Religion》
作者:Richard Holloway
作为耶鲁小历史系列的其中之一,这本宗教小历史也秉承着轻松易读的写作风格。由于是为青少年所写,用词并不晦涩。每一个故事都短小精湛,是一本非常好的宗教入门书,适合给所有对历史有着好奇心的人阅读。耶鲁小历史系列同时还有美国历史、文学、科学等不同方面的书籍,推荐给孩子们作为观察世界的科普读物。

《大学的精神》
作者:蒲实、陈赛等
无论在什么时代,“受教育”都是一个人最低成本的提升通道,而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它总结为,“教育是让一个人成为更好版本的自己。”今年,我重读这本《大学的精神》,书中所列举的院校我都探访过,如今更是深有感触。读这本书不是为了去羡慕这些名校的学生,而是从这些学校的教育理念里取其精华,理解大学教育的价值和精神。正如作者所言:无论你在哪里读大学,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想成为一个最好版本的自己,都应当有着“终身学习”的概念。

《西学东渐记》
作者:容闳
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源远流长。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容闳在1854年耶鲁大学毕业后的58年中,怀抱“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与富强之境”的远大理想与信念,不断坚持让中国孩子出国留学,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回国建设祖国。《西学东渐记》一书,正是以容闳亲身的感受和经历,为我们描述了他数十年如一日为此信念努力实践的复杂图景。可以说,容闳影响了中国,他在中国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历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和声音,也把世界带回了中国。
阅读
阅读,是对思想的聆听,是精神的交流。美国教育学家哈罗德·泰勒曾说过:“教育的中心问题是通过人与书,达到人与人的影响和交流。”读书本身没有什么了不起,读书的多少也不是最终的目的所在,坚持读好书、做好人,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知行合一才是真本领。
当下,世界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自我审视,不断学习,更好地再出发。冬天已经来了,春天正在路上,2021年,希望大家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