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打击乐,大家可能率先想到的是热情奔放的架子鼓,联系到电影爆裂鼓手中的激情澎湃。但其实,打击乐远不止敲敲鼓这么简单。还记得苹果手机的经典铃声吗?平和悦耳,干净轻快,这就是马林巴的声音。在RY同学提供给我的预筛选视频中,我有幸第一次看到马林巴以及其他几种乐器的“现场”演奏。两只手分别持两根毛茸茸的琴槌,不时用手指控制和调节琴槌的张合,在两米多长的马林巴上敲出悦耳干净的声音,还要移动轻快的步伐,从马林巴的一头敲到另一头。视频结尾时,一声“呵”,更是让人觉得视频里这位女生瘦小的身躯里面蕴藏了无尽的能量。
艺术类院校的申请比较繁琐,需要多花心思准备。在收到同学的素材以后,我便约了这位同学进行第一次的面谈。初次见面,她还比较拘谨。我也没有直接进入正题,聊了聊她学音乐这条路方面的一些琐事。慢慢交谈这位同学也不那么拘谨了,分享了很多自己遇到的有趣的事和苦恼的事。我们初步选了两个比较适合写成主文书的素材。第一次见面以后,我也安排了她去补充自己的经历,各类活动和获奖,以便我们准备简历。收到RY反馈的材料以后,看到长达三页的活动和获奖经历,我对RY的钦佩感油然而生。优秀的人,从小就已经卓然超群了。
起草好两版主文书,我们开始让她进行学校调研。在艺术类大学的申请中,why school类文书是必不可缺的。RY做事情的积极性也从不让老师们失望。很快便反馈了自己对学校,老师的信息收集。申请季来临,她面临的压力也挺大:一方面要准备学校的课业,一方面要考托福,还要忙着和乐团出席各项演出。但是在申请的过程中,她从来没有拖沓过。每次都会及时反馈过来素材和意见。申请的递交没有意外十分顺利。

所有申请材料都递交以后,开始等待学校现场试演的通知。这段时间这位同学也比较焦虑。申请了好几所学校,如果每一所学校都去,担心试演日期有冲突,在几所学校间来回奔波状态会不好等等。因为她的导师和学校专业课老师建议她能够现场试演的学校尽量都去现场,她决定如果时间能够安排过来,要去到所有学校的现场试演。如果时间冲突,再做取舍。
好在所申请的几所学校现场试演的日期是错开的,她在完成一所学校的试演后有足够的时间转机到另一个城市参加另一所学校的试演。那是正是国内疫情爆发的时候,所有人想着安全地待在家里,美国的学校也发了声明说如果国外的申请者无法赴美现场试演,可以寄送视频,而她还是决定赴美。
在约定好试演日期以后她拜托我帮她发送邮件给Eastman 教打击乐的老师,询问能否在试演之前,体验一次他的课程。老师欣然同意了。课后,她还给老师发送了感谢信,积极地和老师讨论打击乐相关的知识和心得。
某天凌晨,她突然给老师打电话,说自己发烧了,第二天就要参加学校的试演,想让我们联系学校取消现场试演改为寄送视频。当时是2月底,正是国内国外疫情都不明朗的时候,我们听到这个消息,立马就清醒了,赶紧翻身起来询问她情况,在排除新冠感染的情况以后,老师们也放下心来,开始给学校打电话,发邮件,沟通改试演的方式。虽然学校是同意了让她寄送视频,但是视频的效果对于录取来说肯定是大打折扣。
3月,她收获了第一个录取,还发放了高额奖学金。但是,拒信和等待的通知也陆续发来两封,因为她最期待的学校还在后面,又开始了焦虑的等待。焦虑真的是毫无帮助,不巧的是,伊斯曼这时也给了她一个等待名单的通知。老师们建她赶紧给学校写love letter,继续争取,并且和教授保持联络。教授给她的回复中我们看到了希望,教授在她的试演中很受感触,非常喜欢她的演奏,并且如果有位会给到她。
四月的某一天。我像往常一样登录邮箱查看新的信息,一封伊斯曼的状态更新了通知邮件瞬间让我惺忪的睡眼瞪大了,忐忑地输入信息登录进网站,Congratulations! 这是个多么振奋人心的词呀,赶紧截图发在她的留学沟通群里,这个好消息,值得所有为她音乐名校申请之路铺垫过的老师们一起欢呼。
8月,这位同学就要再次起航去美国开始打击乐学习生涯了。她即将踏上新的音乐旅程,也想借着这份案例告诉所有追梦的孩子:“永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