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关于英国一所公立中学开设“中国实验班”的纪录片一经播出便引起众多关注。9月10日,“百名留英博士创业中国行”活动在京启动,时值中国教师节,来自牛津、剑桥的博士们对比中英教育制度,向两国教师致敬。
中国的基础教育很有优势,而英式教育的自由性和发散性是她所欣赏的。“如果小学生没有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根基不牢,日后很难创新。但应该肯定,英式教育更易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郝睿认为,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在公平性上,中国教育逐渐优于英国教育。“英国的精英化教育缺乏公平性。而近年来,中国教育部门正在逐步增加教育公平性,打破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区别,让所有的学生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郝睿坦言,中英两国教育制度各有利弊,应相互学习借鉴。
“因为我调皮,高中班主任常常会没收我的东西。直到毕业的那一天,当她把所有东西还给我的时候,我才明白她的良苦用心。”剑桥大学的电子专业博士龚宇鹏说,这样严厉的教师似乎是中国教育的标志,但他从中获益匪浅。
来自牛津大学工程学系的博士徐茜自称更加适应英式教育。“中国的教育给予我良好的基础,促进我在学习上多下功夫,但英式教育让我可以更加自由地分配时间。”
不仅如此,徐茜认为,英式教育中的团队合作项目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项目合作过程中,学生们给予彼此启发,相互促进提高。
“英式教育对知识的教学相对专一、具体,重视深度,忽略广度。”同样来自牛津大学的博士钟毓杰认为,英式教育环境中,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兴趣去学习,但缺乏宏观观念和渊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