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好的推荐信
?一拉及好的推荐信,很多学生一上来就说“我要找牛推”。牛推好不好?当然好!但其实好的推荐信和牛推,其实是两个层面。牛推是指在学术界内的*教授(包括近期活跃的年轻教授),在这一领域的学术圈有很大*度和影响力的教授所做的推荐。首先大部分学生去接触到“牛”教授的机会非常少,之间产生交集的机会以及持续的交流也非常少;其次这些大“牛”教授非常爱惜自己的学术声誉,对于自己发表的言论评价还是非常慎重的,这样可想而知如果一个他并不了解的学生,即使教授同意做推荐,但事实推荐信的内容以及力度都是不得而知的。所以申请者对于“牛推”,一定要慎重,千万别盲目。
那么如何寻找合适的推荐人,就是首当其冲的要点了。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美国申请对于推荐人的要求。理工文社科来说推荐信一般要求三封,商科申请常见的是二封。商科实习/工作经历是一个占比较大比重的部分,所以一般一个实习/工作上司的推荐还是很有必要的。很多学校都会强调至少有一封academic的推荐。甚至部分理工包括商科PHD项目都要求推荐信均为academic推荐。所以学术方面的推荐信还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选择学术推荐人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的方法,做个重要程度的排序:如果你进入到实验室,做过至少1个月以上的科研研究。可以尝试去找指导老师做个推荐。一般大型的实验室,会有大“boss”,下面*几个assistant professor或者associate professor。如果你待的时间尚少,任务量和难度并不会太大,比较多接触的还是小“boss”和高年级Ph.D,那么找小“boss”要一封内容足的推荐就会更为实在一些。
当然能有机会进入实验室的同学还是少数,多数同学选择的推荐人还比较多的是授课老师。那么授课老师当推荐人如何选择呢?首先找核心专业课并且要考虑和自己申请专业相关的课程,尤其是选择这门课程有课程设计或者有presentation的授课老师,这样老师做推荐的时候可以说到一些具体案例细节,推荐信的内容要自然要丰满很多。还要注意自己这门课程表现优异的,否则分数又不高,上的课程人数又多,老师对于你的评价基本就是你课堂上的表现,那推荐信内容可想而知了。
这里抛出二个小tips,选择推荐人的时候,选择是tenure的老师。美国的话 associate、assistant、正教授都属于tenure下的。而lecturer、adjunct professor来说,还是在同比情况下次之选择的位置。另外一个tips是针对美本学生的:国外老师还是不像国内老师,对于推荐信数量还是有一些要求的(毕竟拉交推荐信还是占用一定时间的),我甚至见过国外教授就给申请者做一所学校推荐的。所以美本同学在初期寻找推荐人的时候不妨多联系一些推荐人作为备选。这样避免到申请高峰时找不到推荐人耽误申请时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