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交流的过程中,我的收获很大:
a) 我发现在目前很多理论高能物理学的前沿领域(比如CSP、 Helicity Amplitude和Twistor),国内缺乏研究基础,还是一片空白。因此这更加加深了我想要出国留学的意愿。
b)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先是根据引力场的情况,猜测phase shift和scattering amplitude的傅里叶变换成正比的关系对于其他中介粒子也成立。我事先验证了源粒子是无质量标量粒子的情况,发现是成立的。但是Natalia Toro教授提醒我对于下结论要更加谨慎,尤其是对这个我们还没有严格证明的结论。于是我有计算了源粒子是有质量的情况和中介粒子是光子的情况,发现有质量的情况下情况要复杂一些,出现了此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虽然通过我的努力,最后发现对于这些情况结论依然是成立的,但是这是我认识到以后对问题的考虑要更加周全,做更多的不同情况下的尝试是下结论前的好办法。
c) 在这次访问的过程中,我学习了一些基于Lorentz Invariance的S—Matrix方法,这些方法不需要借助场论就可以得到一些诸如规范原理、电荷守恒等很重要的性质。这是我认识到高能理论目前的许多研究并不是基于量子场论的。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也刺激了我要出国留学,开拓自己的研究视野的想法。
个人简历
在多次和老师的头脑风暴之后,我们选择了对我人生有着关键意义的一段故事作为开头: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A.Zee来到清华大学开设短期的量子场论课程。我在这个课程中表现优异,多次正确回答了A.Zee即兴提出来的问题,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Zee对我的年级和表现都感到震惊(当时我就意识到他的量子场论书中对Ward恒等式给的diagrammatical的证明不仅仅对于光子是对的,对于有质量的阿贝尔规范玻色子也是对的)。他也鼓励我将来从事理论物理学的研究。应该说,他的鼓励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也对我最后选择高能理论物理作为自己将来的研究方向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
新东方的导师功底还是非常厉害的,在文书中,很好的反应了我的数学功底扎实,学习了数学系本科生所要求的全部课程和部分数学系研究生的课程(包括一些高级课程,比如微分几何和交换同调代数基础),有着优秀的数学思维和理论推导能力。对公式的形式变化有着很强的敏感度,而且常常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粒子:我使用群论中的Schur Lemma证明了如果电子如果有电偶极矩,那么电偶极矩一定和电子的磁矩(也就是自旋)平行或者反平行,这是Duke大学物理系主任高海燕教授在清华大学做学术报告时即兴提出的一个问题,我十几分钟就用群论的知识解决了。)
同时,在文书中,也有着思维严密,和我的联想能力丰富。我经常会思考物理学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比如在学习固体物理的时候,我了解到meissner效应中磁场有穿透深度,而这个穿透深度反映出电磁场好像有质量一样。当时我已经对电弱相互作用理论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我就自然联想到meissner效应可能和高能理论中的自发对称性破缺是类似的机理。
录取结果拿到手的时候,不仅仅是欣慰,踏实,也有感动。最后,感谢所有支持、帮助过我的人。现在拥有的只代表过去,更重要的是把握未来。因此我会继续努力前进,奋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