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考来说,外语,是在所有高考科目中独占150分的大头之一,也是让大家几家欢喜几家愁。而之所以称之为外语,是因为除了主流选择——英语之外,教育部明确规定,日、俄、法、德、西这几门小语种也可以作为其报考选择。
日语,作为仅次于英语之后的外语不二之选,报考人数也是从2016年的9600人逐年增长到2018年的23000人。
按地区来看,2018年日语考生人数最多的三个省份分别是: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分别为4400余人、3200余人、2600余人。位居榜首的广东省,其考生数增幅也是遥遥领先,比上年增加2200余人,势头可见一斑。
这些数字也直观地反映出,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用日语代替英语参加高考是条可行之路。是什么样的甜头,让考生和家长们用日语另辟蹊径?他们又面临着什么样的担心?高考后备军的你们,是不是也更适合这条路呢?
下面,就从利弊两方面,来审视一下日语高考这条“非主流路线”。看完,也许你心中就自有答案了。
l 利
1.难度相对较小
先从高考这场考试的角度来看,命题方面,广东高考英语科目考试分为笔试和听说考试两个部分。从2016年起,笔试部分使用全国卷,听说考试使用广东自主命题卷,笔试与听说考试分别进行,参加英语科目考试的必须参加英语笔试与英语听说考试。这样的半自主命题模式,以及必须分次参加笔试与听说考试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外语科目的难度和繁琐程度。
而高考日语统一采用全国卷,题型较为单一(如下)。除作文以外,其余全部为客观题。听力部分,难度只相当于日语能力考试四级(N4)的水平,较为简单。只要基本功学好,有不少同学都成功将它满分拿下。
除了命题,在高考大纲对于词汇量的要求方面,日语也以2000左右的数字,完胜了要求约3500+词汇量的英语。这大概是对苦于背记英语单词的同学们求之不得的福音了。
另一方面,就日语本身的语言特征来说,汉字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日语中存在有47.5%的汉字词。这就进一步给我们考生减了单词之负,英文字母可能八字不合进不了脑子,但汉字怎么会不亲切呢?
恰恰汉字还能在分值最高的阅读部分,给我们多助力一把。别看难度稍高,但是一整篇文章读下来,有了近一半的汉字,大意也都能猜到几分了吧?所谓得阅读者得天下。
基于上述的分析,参考过往考生的实例可以发现,在改选日语参加高考后,最终成绩比原来的英语普遍高出20~50分。
易获得学习动力
现在00后的少年们,接收了很大程度外来文化的影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原产自日本的动漫、日剧、游戏、偶像,甚至只是一些日常流行语。
如果说兴趣是各种学习的好老师,那语言学习就更是如此了。有了这一些自己所向往、想探索的异国文化,平常接触的音频娱乐资料,都会在无形之中给你营造出一个语言环境,这就大大地增多了你学习的机会和动力。对于多年以来和英语死磕也不出结果的考生来说,也是一种由兴趣给自己开辟出来的学习新天地。
2.可与今后留学赴日挂钩
往长远发展看,有日语学习的背景,可以给进入大学、大学毕业后的你提供更多的机会。日本的高等教育目前是当仁不让地排行亚洲第一,跻身国际先列。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京都大学等,都是许多中国学生前赴后继申请的热门。
如果在高考前已经有日语学习的经历,大学阶段考虑赴日交换留学、或者进一步升学深造,语言关的绿灯就会更早地为你开启。这可是让许多其他日语零基础的申请者们退避三舍的门槛。
随着中日经济贸易往来日渐频繁,日企及其他日本相关的平台也想必会是日语考生们日后就业的好机会。
l 弊
1.部分专业填报受限
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在内的全国成千上百所高校中,起码90%以上的专业都是不限外语语种的。这也符合国家小语种高考政策的初衷——给英语并非专长的学生更多的可能,用其他外语工具参与高考竞争,以跻身更好的高等教育环境。同时也是培养未来的小语种人才。
还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不少大学除外语等个别专业,主要采用英语为第一外语教学,一般会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考取大学英语四级证书。
但这也不失为让同学们把英语稍微捡回来的一次机会,在这建议大家,把日语当做为高考而另辟的蹊径,同时在大学里也给予英语一定的重视。毕竟基本的一点英语能力在大环境下还是不可或缺的。
2.接触的一门新语言,不知如何安排学习时间
另外还有同学会担心,已经到了初三、甚至高一高二这个时间,再从零学习一门新外语,是否会困难重重,时间上来不及安排了。
难度的分析,在上文已经涉及到。所以在这样明显低于英语的难度系数之下,零基础的同学,建议安排1~2年时间,也就是从高一、高二开始尽早做好选择,就可以安排好日语的学习,高考中100分+是几乎没有悬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