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大三的4月份找到了我们,当时学生的GPA很高,3.9+,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辅修计算机科学和生物,GRE首考也有325+,当时学生没有读博的打算,由于疫情,学生大三暑假回不了国,希望利用暑假积累一定的实习经历以弥补自己在这个方面的缺失,因此通过同学介绍来向我询问有没有合适的实习项目可推荐。我们在仔细的筛选和细致的沟通后,给学生推荐了远程职业规划项目。学生一开始觉得项目中有部分内容他已经学过了,希望加深一些难度,并且学生主动提出想以一个Matlab的程序进行结果展示。顾问快速和项目导师反馈了学生的诉求,对项目的难度和内容进行调整。最终,学生在项目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对我们的申请更有信心。
从沟通中,我们发现,学生不仅是学术成绩和标化成绩优异,更难能可贵的是有非常明确的研究兴趣,以及较一般本科生来说要丰富得多的研究经历,这种条件完全适合申请博士。然而,当时学生对博士申请还并未有明确的想法,只希望读一个硕士,这样子早一些毕业,早些参加工作,积累工作经验。但是经过顾问团队慎重的考虑后,认为直博对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更有利,因此及时联系了学生父亲,进行了三方谈话,真诚地希望有着如此优异条件以及强烈研究兴趣的学生能通过攻读博士学位,继续在这个科研领域获得全球最尖端的知识和更好的发展。
通过顾问给学生深入分析攻读博士的优势以及挑战后,学生深入思考后最终接受了申请博士这个提议。向着名校PhD迈出了第一步。
刷分过程中,学生GRE首考就有325+,但是写作分数不是很理想,我们针对学生的弱项,给学生规划了充分的学习规划,鼓励学生以330+4的目标再考一次,并提供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材料,学生很好地利用了这些资源,最终分数333+
在选校规划环节,学生自己的目标很明确,综合排名前40,开设神经学的学校,学生基本都考虑。意向清单上面有约翰霍普金斯,斯坦福,杜克等等名校,但没有放上哈佛,因为学生觉得哈佛不太有机会能录取。但我们觉得学生真的非常优秀,且当时是7月,我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套辞准备,可以先看套辞的结果,最终定我们的选校,于是我们直接以学生的选校清单作为我们的初步选校,详细查询了每个学校和神经学最相关的项目,给到了学生。
明确的研究兴趣是学生的最大特点。从第一次与学生的语音沟通里,我们发现学生对于BMI(brain-machine interface, 脑机接口)有着明确的兴趣。尽管学生大学基本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实验室工作,有着大量的项目经历,但我们建议这些与BMI有关的经历可体现在简历中,而在SOP里,我们还是指导学生针对性地抓住BMI这条线去写。从以助研的角色进入Cortical Neural Prosthetics Laboratory,参与神经学方面的项目,到后来开始尝试应用计算机技能(MATLAB)到BMI的研究,再到大三下学期和大四期间进行的更深入的利用编程技能分析神经元数据,我们在讨论中让SOP的写作思路变得越来越清晰,加之后来学生的实验室学姐与导师的慷慨指导,使得主文书定稿非常顺利。
后期顾问从7月开始一直到10月,都在指导学生做套辞准备,并一一记录了每位教授的反馈,以“正面”,“未回复”和“不招生”进行标注,为未来递交申请后的“复套”做准备。10月底,学生结束了套磁工作,获得了6个学校的正面回复,包括哈佛,杜克,宾大,佛罗里达,凯斯西储以及安娜堡。11月至1月是递交申请的时间,在递交申请后,后期顾问还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部分学校进行了“复套”。
自12月中旬至今,学生陆续收到了6所大学的面试邀请,其中就包含了哈佛。哈佛的面试共两轮,我们为学生联系了一位非常优秀的领航导师(链到领航计划专题页),在哈佛就读生物医学博士后,对学生进行了面试指导,传授了很多宝贵的经验!1月5日,二面顺利完成,最终,紧张的等待结束,学生顺利收获了哈佛大学的全奖直博录取,期待他后面获得更多优秀的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