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Essay类
个人Essay的量有多有少,常在1500-4000不等。
首先,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对自己阐述的内容的背景有了解,并要能够把这个背景简要地概括出来,再在其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不能泛泛而谈。针对一个题目的时候想法可能会有很多,要能够取舍,把你最了解的观点说好说透彻了,比把所有观点都涉及到更有用。
Description是必要的,但尽量少用,看文章的人最重视的还是analysis和argument。就算我们能把各大家的观点都融会贯通,旁征博引,缺少了自己的critical thinking也不会拿到高分!
回答问题,往往讲到Critical Thinking!这一点很重要,也最受考官欢迎。你说一整天对着100多份一样的答卷,考官也很没劲啊~在阅读资料的时候就应该带着批判的观点,对于那些重要的理论和著作,不必死记,但起码要知道什么人在什么问题上有什么重要的观点,这个重要的观点对该学科领域的影响有多大。有谁的观点是你特别赞同的?这些你特别赞同的观点也许就是你最容易记住的,也是能在考试中给你最多的帮助的。
之后我们要分析这个问题本身:关键词是什么?关键的定义是什么?问题包含了几个方面?问题暗示了关于哪个方面的辩论或讨论?在这里要特别指出一点,有的时候考试题目里会出现这样的要求:就某个问题,请你discuss。大家千万不要被骗了,不是真的要你discuss,所有的学术文章,要求的都是argue!而且是strongly argue!在读懂了题目之后,就要发展自己的文章。对于现在的辩论,你支持哪一方?为什么?除了你还有谁支持?在你下笔写文章之前,最好确保自己有足够的evidence,不然等写了一半了才发现支持不够,为时已晚。
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introduction, main text 和 conclusion是一篇essay的必要组成部分。这其中哪部分最重要?introduction, believe it or not。首先我们要记住一点:the introduction is not introducing the subject, but introducing the essay itself. The purpose of the essay is not necessarily to prove the conclusion, but to prove that you are skillful enough to prove the conclusion. 我们在用中文写作的时候可能比较习惯用开头来介绍背景了,但这里强调的就是我们应该介绍自己的文章本身。
Introduction可以分为几个部分:topic sentence, topic context, current debate, content of essay, target – set out conclusion of essay. 先说你的文章要说什么,观点的背景是怎样的,简要地介绍一下在学术领域已有关于这个问题的辩论。然后谈一下自己打算从几个方面来说,最后记得要概括自己的观点。要写出一个好的introduction真的不容易,大家比较担心的很可能是所谓的 literature review这部分。其实不是真的要我们把我们读过的材料都概括出来(在篇幅比较长的论文里确实可能如此要求),在一般3000字的essay里,用几行来交代一下理论背景就足够了。
在文章的主体部分,我们一般会把问题分成几个分论点来论述,再由对各个分论点的总结,引导出最后的结论。
在这里我们尤其要注意的是最后一点,如何顺畅地连接主体部分的各个段落。承上启下的问题中文里也说得多了,英文学术文章的写作,比较习惯在段落的末尾就埋下伏笔,这样可以避免在新的一段的开头过多地纠缠在承接的问题上,从而能让主体句更加清晰。
接下来要注意了!重点是Reference,reference,reference!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你的Reference最好是来自相关课本,这样老师一看就知道,恩,你有在用学过的东西!体现你的阅读量和理解成都就是制胜关键!但也请记住了,并不是引用越多越好的,而是越精辟越好!引用的前提是自己确实知道引用的内容在说什么,而且引用的内容确实能支持自己的观点,或从反面支持自己的观点。
现场论文
现场论文,其实就是要你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一个把大Essay缩短了的小篇 Essay。而且根据大部分学生经验,时间都不太够,如果要花很久在思考怎样答题上面,你可能就会来不及了!
那怎么办呢?当然是要在考前就准备好答案啦!这样考试的时候看到题目,就可以直接写出来了!
当然同学们也不需要慌,经历过那么多考试,从没没有遇到学习薯条考你汉堡的情况。所以说任课老师多多少少都会告诉你考试的背景和大概内容。具体到什么书什么章节,这些你都要在考前认真准备!
许多比较好心的老师会直接告诉你考题范围,那么这样的情况下你可以准备比考试题目数量多1-2个,这样就可以直接用于考试中。
既然是考前准备,重点就是在这个“考前”了。
大家知道人多力量大,当老师给的范围比较多的时候,建议可以和几个同学一起分配准备任务,每个人准备一部分,最后整合起来分享答案,这样一来减少了个人工作量,而来效率也大大提高。
当然啦,到了考试现场,要学会用自己的话把你准备好的答案写出来,老师可不想看到五六个一模一样的答案,那样后果可就严重了你说对不对?
复习要讲求方法!
在英国攻读硕士期间,有一门课程叫research method,是一门基础课程,主要涉及到理论或实践研究的一些哲学体系,方法论等。通过两个星期扎实的复习,不仅PASS还拿到Distinction的好成绩。临时抱佛脚不一定有用,但是关键时刻却不得不用啊!
另外,针对大部分课程,大家都可以将老师上课时所有的PPT讲义理解一次,并将每堂课的重点内容整理出来。在理解时,如果遇到很生僻的知识点,可先上网查阅相应的中文资料,这样会帮助更快的理解。这里强调的是理解。某些同学并没有理解好知识点,靠背备考题库的答案来应付,这类同学很难得到好成绩。
在考前,老师往往会给出提示性的信息,或是考试题型,或是考试的重点知识点,有些老师甚至直接给出备考题库,这些是当你在完成所有课堂知识点理解以后的复习重点。多请教身边比较强的同学,跟他们交流备考的答案,尤其是那些开放性的问答题。要知道,抱大腿是十分十分十分必要的!学长学姐的大腿是最靠谱的题库资源!一般学校的试卷都是5年左右有一次大调解,所以上一年的试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运气好的话,考到原题也是大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