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官眼中的含金量高的活动是怎样的?
在中国学生普遍“考得好”,硬实力已无法区分申请者的趋势下,软实力成为一个学生被招生官关注乃至青睐的关键。那么如何提升软实力?侧重点更多在于我们如何规划我们的课外活动。
什么是软实力呢?大家可以看下面这张图,我们看起来这张图上所有的人都是一模一样的

其实在考官的眼里,我们学生托福考了99分、100分,和其他考了105分和106分是没有什么太大区别的,所以在招生官眼里,学生都是一个样子的。如果我们一个孩子的软实力非常过硬的话,他有一个很好的背景的经历、活动的经历,在考官眼里面就非常的突出,很容易就被发现到了。

我们申请的时候,除了提交这些标化考试的成绩、GPA,其实同时还需要提交的是活动列表、奖项列表。通过这两项,以及文书、面试等,通过这几项,面试官就能看得出来这个孩子和其他的学生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例如 1. 加拿大医博类排名第二的多伦多大学,下图是多大工程申请过程中需要完成的附加表,要求提供参加过的各种活动。

例如2. 加拿大医博类排名第三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要求学生必须提供的5个活动经历,包含领导力,学术类,运动类,工作类,志愿者类等等。而且还要用50个字简要的描述活动内容。
在申请UBC尚德商学院文书中的第一题,问你曾经在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中,你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你怎么解决并得到什么收获?

详细列列举其中的一项活动,并阐述个人目标,角色以及从中获得的收获。

如果申请者完全没有任何经历,请问你准备怎么回答?
例如 3. 加拿大综合排名第三的滑铁卢大学,计算机,精算,工程专业北美闻名,同样要求学生提交各种活动。不光光是活动名称,另外还需要提供活动开始结束日期,活动频率,活动类型等内容。(具体见下图)

通过这些活动,主要突出学生自己的1.leadership领导力,2.Problem Solving解决问题能力 3. Creativity创造力 4.Special Talent 特殊才能,5.Challenge 克服挑战能力, 6.Academic Curiosity学术探索, 7. Community Contribution社会贡献, 8.Uniqueness独特性。
通过以上就能看得到,其实软实力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大家很好奇:“硬实力,比如托福考了100分、110分,ACT考了1400、1500,是有个很好的衡量标准的;软实力,招生官又不知道我大概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这是很难评估的。”但是事实不是这样的。
我们的软实力也是可以有评分的

比如上面这个简单的表格。根据这个表格的评分,普遍的中国学生大概都在3、4分左右,比如说参加了一些学校的少量的课外活动。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参加了很多的课外活动,比如说学校的各种社团、项目。也就是参加了活动,但没有体现出来这个孩子有什么样的能力。他只是普普通通做了这件事,但是怎么能够体现出来这件事情做的是有意义的,他做这件事情跟别人是不一样的,就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
有的学生可能觉得:不是的,我在学校的社团里面是社长,我在校报是主编,我在什么运动项目是队长……这样的话,其实也就顶多能达到5分的水平。的确这个孩子可能积极的参加一些活动,然后在几项活动里面,可能是属于一个领导的角色。可能国内比较优秀的孩子能做到这样的程度。但是这样的软实力的程度,也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往上看,最高分段是什么样的?8分到9分,要克服的是极端的困难或者达成了极其罕见、出色的成就,比如说这个孩子搞了一个什么样的发明创造,解决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比如说他写的论文发表在了什么国际性的杂志、期刊上面,或者是说这个孩子证明出来一个多少年来都没有能够证明出来的理论……
这种情况太少了,我们中国学生在这种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发展的,可能很困难,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也是比较罕见的,所以我们更多的考虑的是6分到7分左右的水平。 那么6分到7分是什么?就是在至少一项的活动中有可观的投入程度。这个投入程度怎么衡量呢?
最简单的就是时间。比如说一个孩子做了一个长期的公益项目,做了大概一年多,一看就是非常深入的去做了。在整个过程当中,有反思、有成长,这样就会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分数水平了,这样的学生申请加拿大前4的学校,可能把握就比较大。
那么,究竟具体应该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

我们通常把这个分成三类,一类是能够体现组织领导能力的,是属于策划性的活动。一类属于奉献社会的,比如说做志愿者、公益项目,还有就是学术的兴趣和研究,主要分为这三类。
单一的做一个,比如说在一个公益组织做志愿者做了一年多的时间,属于一个小的领导人的角色,这个单一只能达到一个4分的水平。
我这里用一个我们新东方的一个学生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这个孩子发现人行道上的盲道很多时候前面是有障碍物的,他就会想,这个盲人可能走着走着,碰到前面的东西会遇到危险,他就想:我怎么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之后他在学校社团里面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课题,他发挥了自己领导力的作用,组建了这样的项目,专门实施这样的事情:怎么帮助盲人识别前面的障碍物,或者说清除这个障碍物,把这个盲道清理出来。他其实是在做一件事情,但是他体现出来的是两项活动能力。所以这个就可以达到5分。
这个孩子本身的理工科能力比较好,他就找到这个方面的老师,帮助他做这个项目。最后做出一个探测器,帮助这个盲人探测前方的障碍物。他把学术性和科研融入到整个项目里面了,有了这三者的交叉,他就达到了6-7分的水平,他做的活动就是独特的、持续的而且是有深度的。
中国学生课外活动有哪些弱势?今天再跟大家说一说。
第一点,课外活动是非常缺乏关联性的,跟别的事情没有太大联系。我只不过做了这样的一个活动,做了这样的一件事情。
第二点,活动缺乏深度。我只是表面的作为一个参与者参与进去了,但是你说我究竟做到了什么程度,其实是没有的。
第三点就是最要命的,缺乏深度的思考。我做了之后,跟没做一样,我也没觉得我这里面得到了什么样的反思、成长,我学会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在以后的人生当中,可以有什么样的改变。
欠缺其中任意一点,在国外的招生官来看,会觉得这个学生平淡无奇,他的软实力没有什么太突出的表现,申请的时候自然竞争力就下降了。
那么,具体做什么样的事情会觉得OK?下面我给大家举一个我们新东方学生的案例。
这个学生硬实力其实是非常一般的,雅思6.5分小分不低于6,小高考4B,属于很中等的学生。 孩子刚来的时候,就是没有任何的活动,也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活动,想要做什么样的活动。 通过跟他的交谈会发现,他觉得中国的教育体制是存在很大的弊端的。其实基本上很多孩子觉得高考的模式不人性化,国内的教育制度坑了很多学生,可能这是大家都能想到的一个点,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那么他是怎么做的? 像我们刚才说的把三个分类的活动融合在一起,达到6-7分的水平。
首先他参加了我们心理学项目的课程,从方法论上了解了为什么中国的教育是存在问题的,从学术的角度进行相对专业的一些分析。学到了一些课程之后,他就创办了自己的一个小的微 信公 众号,在这个公 众号上,他分享一些他自己写的东西,或者一些好的资源、书籍。 做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现这些内容还只是理论层面,他就去一个早教中心做了实习生,从实操角度了解了针对这个问题可以有的解决办法是哪些,再把这些都研究清楚了之后,他就会举办一些线下的活动,把自己的想法落实下去。 到这儿就可以看出来,他是从学术,然后到自己做项目(具有领导力),一直到对社会有贡献、影响,这些点都做到了,做了一个很好的融合。 最后,他觉得自己有了实际的经验之后,需要在理论层面有一个更高的突破,他就专门研究了一下拖延症这个课题,然后写了一篇论文,还想自己研发一个相关的APP。
之后他拿着整个自己的项目、这个课题和想法,参加了HSCC的一个竞赛,拿到了一个奖项。
在招生官的眼里,他就具有了他们想要看到的优秀学生所具备的软实力。他也通过三个不同活动交叉的形式体现了出来,所以就在他可能标化成绩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拿到了UBC大学文科和商科的录取结果。
目前新东方独有的志领计划和各种科研营项目,提供一个平台帮助初,高中学生提高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学术科研能力,公共演讲能力,实践活动能力。在这个平台里,学生会得到高等学术人才提供的专业指导,老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对相关学术话题进行思考,并鼓励和协助学生开展实际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可提前了解和熟悉加拿大教育体制,并将活动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申请的背景资料。
需进一步了解,或有任何相关疑问,欢迎在线咨询,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