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向认为,择校,应该选根据自身条件能进的最好的学校。对每个学生,这都应是一个坚定不移的原则。在国内上学如此,出国留学也是一样。试想一下,在国内为了进号学校,学生和家长要付出多少努力。留学的投入比在国内上学更高,没有理由不选择好学校。
选择好学校,不是拔苗助长,更不是弄虚作假,而是按照自己的实际条件,通过精心的准备和认真申请,去争取好学校的录取。

原则二:学校的整体环境很重要
大学本科是高等教育的关键时期和未来事业的起点,要学的东西绝不仅是那点课程和学分,还要学习综合知识,社会常识,以及待人接物,分析表达,组织协调,人际关系等诸多能力方面的培养。因此,学校的整体环境对个人性格的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在择校时应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也就是说,择校时,除了看学校的排名声誉、专业设置、设施服务和费用政策,还应尽量选择适合个人发展的学习环境。
在选择学校环境时,有些常见的误区需注意提醒。
常见误区一:把择校当成选风景。 例如:“那地方太冷了,我们最怕冷,不能去。”
常见误区二:把择校当成选食堂,过于担心到了新地方不适应。 例如:“那地方连像样的中餐都没有,我们恐怕适应不了。”
常见误区三:由于某个地方有熟人,就干脆不再去了解其他院校。例如:“我们有个以前的同事移民加拿大了,他们家那条街上就有个学校经常在当地中文报纸做广告,据说挺好的,就去那个学校吧,到时候又熟人照顾着方便。” 实际上,熟人虽然确实能提供一些方便,但熟人未必都对当地学校有全面、客观的了解。而且熟人关系有远近,个人情况有差异,在国外能提供的帮助往往有限。建议即使有熟人介绍,也一定不要放弃对可选学校的较全面调研。这么多年,很多有熟人、甚至亲朋在外的家庭,因为盲目的送孩子投靠熟人而事后发现所选的学校并非预想的那样好或并不适合孩子的发展。
原则三:入学途径要尽量直接、可靠
学校和学校环境都满意了,并不等于申请了就保证可以录取。在留学前,一定要计划好入学途径。为了尽量减少国后的不确定因素,避免时间、金钱和机会的浪费,应根据自身条件和学校实际录取标准,选择尽量直接、可靠的入学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