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学生们去美国留学读本科选专业的时候一直都很纠结,因为美国大学前两年一般都是通识教育,小伙伴们可以通过这段时间去接触不同领域的课程,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
但是选课也有很多麻烦,不同于中国大学的课程,学校都会提前安排好, 每个学期要上什么课程不用自己操心。而在美国大学则是自己选课,自己安排自己所选课程的上课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所以每学期选什么课都要自己决定。所以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就很重要了。
选课须知
美国大学的课程有必修课,虽然还有些课程不在你的专业要求里,但是你也可以选择上,但是算不算毕业学分,就要跟老师去确认了。选修课一般放到大四以后再休,因为每个专业的要求修满学分的总数是不一样的,本科一般来说是120个学分,修完课程总会有一些剩余几个学分,那么这些学分可以选择些简单的,自己想学的科目去学习,还能提高你的GPA。
美国大学分为“学期制”和“学季制”两种,其中“学季制”的学校规定,每个学生每年要修满45个学分,而每个学季(10周)不能低于12个学分。计入学习成绩(GPA)的课程,每门课是5个学分;不给成绩、只计入总学分的课程,一般是2-3个学分。所以,学生在每个学季需要选修三门课程才能达到学分要求。至于具体选修什么课程,则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其他课程(如外语、自然科学、文学、写作等)在总学分中所占的比重而定。
刚开始就读的第一个学期,特别要注意课不要选得太多、太重,以免为自己带来沉重的课业压力。虽然学校规定修满十二个学分的学生才被承认为全日制学生(Full-Time Student),但是若觉得负担太重,可以跟指导教授讨论少修一门课,并请他在有关文件上签名,再向注册组报备,便可继续保持全日制学生身份。
选课操作
首先登陆学校网站,会有所有专业的课程,在这个课程列表中选择你要选的课,而每门一样的课程都会有不同时间的上课时间,所以学生可以选择上午上,或者下午、晚上。因为学校都会安排晚课。那么每门课的教授也可能会不一样,所以在选课的时候也主要注意所教课程的老师,因为每个老师的授课方式不同,作业考试难易程度都不同。所以选择一个对的教授也是很重要的。
一般选课都要在开课前就完成选课,不然你等到快开课了再选,好的教授,时间都被占完了,所以一定要提前选课。如果特别想选一门课,但是没位置了,可以直接跟这个课程的教授去沟通,他也会额外补上一两个名额,但是名额不会很多。所以还是要提前选课才是硬道理。
那么知道这些前提操作,具体选课该怎么办,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选课注意事项
1、课程描述要细读
课程描述简要介绍课程修读的要求和内容,并且指明相关的prerequisite courses(先修课程),后者直接规定了要修课程的专业背景要求。如果prerequisite Courses都没有修过,而是直接把比较高级的困难的课提前选了,往往会造成学生第一个学期的课业太重,学习技巧还没有完全掌握,因此虽然费了老劲,在期末时仍然得了低分。
2、合理规划课程安排
美国大学每个学期会要求学生修一定的学分,通常在15-30个学分之间(具体视学校而定)。大家要仔细计算下自己打算选修的学分课,一个学年下来,是否能达到大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要掌握下由浅及深的选课,避免第一学年的忙乱和成绩不理想。
3、避免时间冲突
前两年由于专业不定,所以课程都需要自己选,合理安排好时间是关键,要是有冲突可就惨了。
而后面决定专业后,核心必修课都由大学排好,按照对口专业上课即可,而选修课的选择,就需要学生和导师好好沟通。一般情况下,学校会给留学生配备tutor,所以,选课的时候也需要跟自己的tutor协调好辅导的时间再进行选课。选多少门课,课与课之间上课时间和地点的匹配,是否可以从易到难等,都要好好安排,否则就会出现两节课之间只有10分钟间隙,而2门课的教室距离很远,会造成第二节课经常迟到的现象。
4、选的课目数量要够
这是重中之重。作为留学生,你每学期选择的课程必须至少修够12学分,才能够满足入境居留条件。
5、主修的课程优先
主修课就是指你的专业要求完成的课目,是将来取得学位的必修课。这是你所有课程计划当中的重点,不同专业的要求各有不同。因此,你一定要与自己的专业顾问商讨,共同制定你的课程表。
许多主修课是进阶式的,也就是说你要是之前没有达标,就没法参加下一阶段的学习。同时,课程也不是每期都有,比方说数学,初级数学可能只在秋季可选,假若你不选,你就没法学习中级,甚至需要再等一整年才能重新开始初级课程,甚至可能会影响毕业。
6、小心科技向课程的附加项目
科技向的专业往往包含了大量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课程,学这几门课免不了要用到实验室。你或许还不知道一个实验单元意味着什么。有的学校,一个实验单元实际上包括了每周三小时的工作,另外还得课前做预习,课后写实验报告。因此,建议大家每学期不要选择超过两门带实验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