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weixin聊天截图显示,事情源于浦外小2017级4班竞选家委会。作为家长想为班集体做点事,想为孩子们的成长做点贡献,这当然是好事啊。
可是,仔细一看其他家长的回应,这画风不对啊。
真所谓: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见识到了吗?
对此,网友们纷纷表示:感觉对不起自己以后的孩子……
其实,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在所难免的。面子文化,炫耀心理千古流传。而且家长们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还记得陪伴你长大的那句话吗?“你看别人家的孩子。”
所以家长们深深懂得这句话的分量,不会让你在心中默默念叨:“你看看别的孩子的家长”,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给自己的孩子一些自信心。
然而,对于这样家委会如同晒简历一般的竞选方式,美国家长可能会有些无法理解。
作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爱,这是中国和美国的父母所共同的。中美文化传统不同、社会环境不同,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也有很大的差异,谁也不能照搬谁的具体做法,但美国父母一些好的的观念或方法很值得我们中国父母学习、借鉴。
01 :美国人的父母观
子女的所属问题
即孩子是属于他们自己还是属于父母。在我国,毋庸置疑子女是属于父母的,就像家中的其他东西一样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一切得听父母的;在美国,子女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属于自己,他们有自己的喜好、选择、隐私、交际圈。
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
在中国,父母对子女照顾是无限责任:从孩子出生到孩子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房间、陪读(各种辅导班、学琴等),有时甚至把作业都包了,双休日都搭在里面,陪孩子上各种班。每天都想着如何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
然而,在美国,父母对子女的照顾是有限责任,父母不会把孩子的事情全部包下来,反而孩子还必须承担一些家务劳动。与此同时,父母也有无限责任,那就是:教育。
教育什么?
让孩子懂得自身的价值
让孩子懂得必须自己管理自己
教给孩子足够的性知识,让孩子在他们身体变化时感到轻松自在
帮助孩子接受一整套他们赖以立身处世的牢固的社会准则——尊重和守纪
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美国人的父母观可以给我们的启示是:从小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个体平等地看待,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02 :美国家庭教育中怎样培养孩子自信心
美国人对孩子鼓励多于保护
美国父母鼓励孩子做各种尝试,不看重结果,更在意过程和获得快乐,在尝试中培养了能力、兴趣,最重要的是树立了自信心。中国父母对孩子有着过分的保护,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使孩子怀疑或失去对自我价值和能力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家长怕孩子受伤、受欺,很多事情或活动家长认为危险、脏等不让孩子玩。
美国人对孩子引导多于灌输
“我觉得……会好些?”“我建议是……,你愿意听听我的看法吗?”等等这是美国家长常对孩子说话的方式。他们引导、启发孩子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再做出判断,可能对可能错,这就是成长的过程。
03 :美国的家长委员会
美国家长委员会是由一些热心学生教育工作的家长组成,他们完全是无报酬义务工作,委员会内部有明确的分工。学校一般情况下不干预家长委员会的工作,除非是家长委员会超出其职权范围时或社团账目出现问题时。
家长委员会的功能
组织功能:协助学生组织安排社团的各种演出或比赛活动、训练和其他外出活动。
教育功能:通过组织社团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精神,学会对他人的尊重,以及如何募集资金等。
集资功能:学生社团的运转资金主要通过义卖、募捐活动和筹资来解决,这些工作都是由家长委员会来完成或在家长指导下由学生去做。
家长委员会的成员尽管工作很忙,但以能为社区和学校服务为光荣,这种方式大大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减轻了学校管理的负担,形成了一个非常和谐的家校教育合力,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美国家庭教育在此给我们的启示是:父母要有质量地陪伴孩子成长,家校教育要一致。
无论中外,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成才需要各种条件,如富有创造性和个性,有责任心以及程度较高的文明素质等等,而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孩子吃饱肚子、让孩子只忙学习、其他一切家长都代劳等。
希望以上介绍的美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理念能够给中国父母一些有益的启示。
如果大家对此类问题有疑惑,欢迎大家
在线咨询专业老师 ,或有任何相关疑问,请进入
答疑中心留言 ,会有留学专家为您解答。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
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

声明:部分内容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