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高的学校没有符合的专业,申请也是白费力
学生申请不要盲目或“一头热”,申请方案需要结合自身经历以及国外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比如美国前10名的高校其实都没有开设会计类硕士,如果学生不了解情况,一定要申请全美前十高校的会计硕士,当然不可能实现。再比如,美国前60的大学中,只有十几所开设有金融硕士,前30的大学更是只有5所有金融硕士课程。面对这样的现状,如果不顾自己的能力和录取可能性,坚持非名校不去,结果就不会非常理想。(了解详细学校请点击在线咨询)
录取决定权大多在院系
目前,美国硕士的招生程序分两类。第一类是学校的院系独立招生,不经过学校而直接审核学生的资料。这类方法较为灵活,有时即使学生某一个“硬件”不达标,但专业表现非常优秀,也可能发放录取。现在越来越多学校采取院系直接招生的方式。第二类则是学校先审核学生资料,再由院系最后把关筛选。学校负责“硬件”审核,比如托福、GRE成绩等,达标后再转给院系定夺。这种方式的招生比较公开透明,部分学校官网还会定期公布该校录取的学生人数、录取学生的工作经验,以及他们的托福成绩、GPA水平等。(了解详细学校请点击在线咨询)

硕士整体比本科申请容易,但部分专业竞争大
申请名校硕士,整体来看比申请名校本科相对容易。一来名校每年硕士招生人数比本科招生多,例如哈佛大学每年在国内本科录取不超过10人,而硕士录取能达到上百人;二是因为学生申请硕士通常较关注专业排名,不一定只关注学校排名,因此部分学生会申请美国排名30-50的大学,而不像本科申请那样扎堆前30的大学。 但是,硕士申请竞争是分专业竞争,不同专业的录取难度不同,招生数量也不一样。举例来说,哥伦比亚大学虽然是常春藤名校,但其统计专业的专业排名并不高,而且班级较大,对中国学生也比较友好,每年会在中国招几十个学生,所以在名校中其录取显得相对容易。然而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的新闻学,专业排名非常靠前,每年只招2-3名中国学生,竞争很大,学生的托福成绩须在114分以上。(了解详细学校请点击在线咨询)
在美国读本科,GPA低于3.0不利于硕士申请
通常,如果能在美国读完本科再申请当地硕士,相对更占优势:一来语言能力轻松过关,二来国外教授的推荐信更容易被国外大学招生官认可。“如今在国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的‘海归’老师比较擅长为学生写推荐信,比较接近国外模式,相对客观和权威。但如果国内大学老师在国外知名度不高,为学生写推荐信,可能没有明显的推荐作用。”有含金量的推荐信,在美国名校录取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来自名校的推荐信会有很大优势。但是,出国读本科,也是把“双刃剑”。美国大学对学生的平时成绩考核非常严谨,一旦本科GPA低于3.0,想申请美国前50院校的硕士比较困难。不过,如果学生的GPA能达到3.0以上,含金量在美国招生官眼中会比国内本科生的3.0高。所以,成绩好还是硬道理。
(了解详细地区学校请点击在线咨询,专业老师为您评估解答,或者关注下方微信号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