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美高申请季,很多美高留学党都在为申请文书而苦恼与纠结。甚至有些低龄申请者为了回答好一个申请问题而连续奋战了6个多小时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况且,这6个多小时的努力还并不一定能够取得一个比较好的写作效果。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无奈的窘境?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缺乏必要的写作技巧。
并不是我们仅仅读懂了题目本身,就能够写出一篇好的文章;也并不仅仅是我们把生平所积累的华丽词藻堆砌到一起,就会写出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短文;更不是我们以他人申请成功的文书套路为模板,就能申请到一所比较理想的学校。
我们不能说:“这些没用!”只不过,这些只是我们在提笔写作前需要做的基本工作。
更重要的工作是:“
构思、草拟、思索、修改、寻求建议、再次修改。”
谈到“
构思”,就是我们在读懂题目本身之后,要下意识地回忆:“有哪些相关的生活和学习经历与题目所涉及的内容吻合?我们又要以什么样的叙述方式来展现相应的经历?”
说到“
草拟”,就是我们需要基于构思的内容写出对应的框架;这个框架中包含了:我们想表述的核心思想以及相应的故事衬托素材。
至于“
思索”,我们要以草拟好的框架为依据进行自我纠正与细节补充——检查一下:我们所描述的故事是否具备完整的画面感?是否丢掉了一些符合客观规律的细节?是否把自己作为观察者的身份忽略了?是否因为起初的一吐为快而偏离了题目要求?
不言而喻,“
修改”就是把我们“思索”到的转化为文字。如果说“草拟”是“速写”,那么“修改”则更倾向于整体的“精细雕琢”。而我们在修改的过程中,也确实需要反复“思索”:如何让自己的表达更具吸引力?言外之意,就是“即使我们与他人表达的内容相似,也要尝试用一些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给自己的文章添彩。”
漫说是学生,就连专业作家也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把文章写得尽善尽美;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找一位或两位英文写作专业人士对我们的文章进行品读。不为别的,只为“
得到更好的建议”。面对专业人士的建议,我们也不能一味地索取而不假思索。必要时,还需要我们自身去体会和甄别;只有当我们认可他人的建议时,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再次修改”。
尽管上述写作技巧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不能像走流程一样去对待这些技巧;因为写清楚是一回事,而写得出彩又是另外一回事。
如何“
写得出彩“呢?这就要我们跳出“循规蹈矩”的品读方式。不能像以往那样——按部就班地通读全文,只要觉得通顺就可以了;关键在于“我们要时刻思考:怎样才能吸引对方把我们的文章读下去?”
除了生动的修辞手法,我们还需要讲求其他写作策略;比如:用心设计开篇段落并使之耐人寻味,用心对待每段前两句及最后一句并使之具有悬疑色彩和思想领悟层面的提升,用心穿插句与句之间的过度词及短语等。由此可见,写好整篇文章的首段以及其余几段的前两句和最后一句是重头戏。
除了反复地品读与修改这几个关键部分,其实,我们不妨在最初开始动笔写作的时候,就刻意地把这几个关键部分留在最后处理;毕竟,我们把相关的经历讲述完成之后,会对整篇的内容理解有一个更好的把握;这样,我们才会在润色那些关键部分时胸有成竹。
如果大家对此类问题有疑问,欢迎大家
在线咨询专业老师,或有任何相关疑问,请进入
答疑中心留言,会有留学专家为您解答。如果您对自己是否出国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
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

声明:部分内容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