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课程是国际化。我经常看到有一些学校的国际高中班,每年做托福(课程)、ACE的培训,我认为这个不属于国际高中,这是为了满足要参加高考还想留学的学生;
第二点是课程、师资的国际化。原来很早以前,学校有个外教就叫国际高中,现在学校有大量的双语教师、本土教师,但这些教师的理念、教学方法是具有国际化思路的;
第三个是教学方法;
最后是文凭测试的国际化。既然不参加高考,学生肯定是参加某一个测试,不管是任何一门课程必定有测试,这些文凭在中国是由政府颁发,有一些课程不是政府颁发,比如IBDP。
我会更多地从市场角度来分析国际高中。上海大概有四十多个在以上定义下的国际高中,其中一半还是以公立国际课程班的形式存在,28%是逐渐成长起来的民办学校高中,还有一小部分是非学历制学校的国际高中,可以说这三类占据了国际高中市场的主要份额。
去年新的民促法颁布,其中规定幼儿园和高中阶段可以设置营利性学校。很多投资机构会问,国际高中该怎么投,我说你先看哪个可以投,哪个没法投。很多国际高中是依附于某个机构存在的,想投四中的国际班肯定是不行,我们一定先搞清办学主体。
国际高中的历史演变
国际高中的起源不是为了培养学霸,而是为“学弱群体”所办。那些在高考中可能成绩不会很理想的学生,采用国际高中这种“曲线救国”的形式进到好的大学。
国际高中的历史演变可以从两条路径来看。第一条是留学角度,2002年左右开始留学热潮,大量学生出国读本科,当时盛行的预科就是提前让学生准备留学,这种形式的存在也促进了国际高中的诞生。
第二种演变路径是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当时第一批新建的民办学校发现在办学中无法跟其他的公办高中竞争,所以他们采用了差异化竞争,开始办预科、高中的出国班以及培训高中。当时有一些民办学校同时招收中外籍学生,生源结构多元化的国际高中之后发展的也越来越好。
在理解差异化竞争这一起源之后,我们再看现在的发展。我们从事国际高中行业的人也在发生变化,第一批从业者关心的是如何把孩子送出去,如何让孩子顺利出国。而发展到现在,大家都在讲我们要培养精英,这是市场竞争导致的必然性结果。
国际高中行业现状分析
国际高中的发展跟留学生数量的变化息息相关,从九十年代到现在,每年大概有五十多万学生去留学,其中本科留学的学生比例也在变化,从起初不足10%,到现在可能有40%。近几年出现了留学学生低龄化现象,这也和当年的本科留学大潮一样,得益于学生数量的提高。
除了数量的增长,学生生源质量的提升也影响了国际高中的发展。现在很多学霸都进入到国际高中学习,这些从业者就不得不思考如何去应对他们。不但要考虑怎么把他们送出去,更重要的是如何保证精英教育、优质教育。从2006年开始,我发现很多学生开始进入国际高中学习,其实并不是高考成绩不好,实际上他们是想上一个更好的美国学校或者英国学校。
如果大家对此类问题有疑惑,欢迎大家
在线咨询专业老师 ,或有任何相关疑问,请进入
答疑中心留言 ,会有留学专家为您解答。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
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

声明:部分内容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