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第一个案例是A同学, 他本身是一名外地学生,8升9的时候考到了上海的一所比较有名的民办双语初中,但是这所民办双语初中是没有学籍的,也就是说学生进到这个学校之后,他的学籍就没有了。所以,初升高的时候,21所他就不能考。
双语初中其实入读之后,你是可以选择初升高的时候直升的。因为他们的高中是AP,但是当时这个学生他考虑再三,还是觉得IB可能更适合他,因为AP相对来说会比较集中在某几个学科,他可能想要去一个更加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所以他最终又放弃了直升,特别想去一个IB学校。
因为这是一个两三年前的案例了,当时其实还没有卡的那么严,刚开始的时候,如果你没有学籍,也是可以考21所的。所以当时这位同学在12月底到1月初这个阶段就拿到了一个七德的offer。
结果到1月份之后,突然有一天教委就出了一则规定,收紧政策,21所不可以招收没有学籍的学生,offer被收回。
后来,这位同学只好临时又重新再去考了一个不是21所的学校,最终考到了交附IB。
案例总结:
首先,有没有学籍是非常关键的一件事情。如果你是没有学籍的学生,在择校上其实有很大的限制,一定要提前关注这一点。
其次,课程也会影响我们的选校,你可能本来想着我要去一所AP学校,专攻某一些学科,可是慢慢发现自己更想去一个全面发展的地方,可能你就要换方向了。
第三个就是氛围。当时这位同学的家长在8升9的时候把孩子送到双语初中,他刚开始的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觉得我把孩子送到了一个非常洋气的环境里,也希望我的孩子可以在沉浸式的环境里面有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的氛围。
结果一进去之后发现全是外教,平时也不知道孩子在学什么,也找不到老师,也没有家长会。他就很纠结,因为中国传统的家长,觉得好像还是应该知道一下我的孩子在学校里面干些什么事情,但是都没有。
所以他在初升高这个阶段,还是想让孩子去一个相对来说没有那么西化的学校。孩子去了交附IB后,家长非常开心,因为进校第一天,马上被学校拉进了一个群里,全是家长,还有老师有班主任在里面,马上告诉他们开学之前要做哪些准备,应该怎么样的一个流程去进行入学,家长一下子觉得非常有安全感,终于又回到了我熟悉的组织里。
所以大家可以感受到,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会对于一个可能我没有去过的地方,非常的向往。但其实你真的进去之后就发现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这个也是我们在选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02
案例2中有两位同学,都是比较有特点的。首先我们来看B同学,他是一个初升高的学生,他本身是在上海一所非常优秀的体制内初中就读的学生,非常优秀,在初升高考试过程中,他最终拿到了UWC和星河湾的录取。
大家觉得他会选哪个呢?他最终的一个选择是星河湾。其实可以回过头来分析一下他当时做这个选择的一个原因。其实他会选择考虑UWC,说明他本身家庭还是比较认可UWC办学理念的。但是最终他在UWC和星河湾同时offer都在手里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了相对来说更加贴近于他本来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的一所学校,也就是星河湾。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因为高中的时间其实是非常短的,只有三年,三年可以决定非常多的事情。所以有一些家长他还是会从一个比较实际的角度去考虑我到底如何取舍。
C同学就读于外地的一所MYP双语初中,也就是说他从小就是在一个IB的氛围体系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他当时来上海,最终拿到了两个offer,一个是七宝德怀特,一个是包玉刚。他当时很纠结,拿到之后其实他的爸爸妈妈觉得MYP的初中相对来说太松了,他还是希望能够去一个学术稍微抓得紧一点的学校,所以七德对他来说可能跟他原来的氛围是比较不一样的,是需要他在学术上面投入更多的。但是包玉刚整体的氛围可能跟他原来的初中是非常像的。
但是他们最终还是选的包玉刚,整体的一个考量还是因为高中是很短暂的,所以还是希望可以不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去适应一个自己不熟悉的体系。而包玉刚跟他原来的初中整体氛围是比较接轨的。
案例总结:
所以我们从这两个案例当中其实可以看到,在选校的过程中,尤其是初升高选校,它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一个阶段。所以很多家长还是会在很多很好的offer在手里的时候,选择一个相对来说可能性价比更高的,风险更小的一个选项。
03
我们来看一个小升初的案例。这个学生他是小升初插班,他本身是就读于体制内的小学,在我们这里上了一些软实力的课程,也是我们一路看着成长起来的一个学生。
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典型体制内的学生,他在考试的时候,最终拿到了两个学校的录取,一个是美高双语,一个是万科双语。大家一看,感觉好像从择校四要素来分析,万科双语应该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但家长最后给自己的孩子选择了美高双语。家长当时的一个想法,他觉得自己的孩子其实水平是没有达到万科双语的要求的,所以他觉得与其去万科双语做“凤尾”,不如让他去美高双语做“鸡头”,可能更加适合他孩子本身的一个性格。
现在这个孩子已经在美高双语读了一年了,每次考试都考第一名,也承担了学校很多职务,参加了很多活动。整体的一个自信心,包括他的一个领导力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案例总结:
所以从这个案例当中大家其实也可以看到,选择能够顺应自己孩子的性格、适合他的学校,其实是很难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什么都想要,但是事实就是我们没有办法什么都能得到,所以一定还是要做一个取舍,可能才会有一个更加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