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者是否能够成功获得录取,除去GPA、标准化考试成绩以外,最关键的部分就是申请者提交的申请文书了。美国大学会通过申请文书来考察申请者的素质、潜力等综合实力,同时,申请文书也给了申请者一个相对自由的表达自我的机会。优秀的申请文书能够帮助申请者完成逆袭,申请到更好的大学。
然而,国内不少申请者依然在用错误的思维来准备、撰写留学文书,导致学生空有优秀的成绩,最后却只能收到名校一封又一封的拒信。比如一些申请者喜欢在文书中罗列自己获得的奖项,以此来证明自己足够优秀。这显然是国内学生的思维,先不说美国大学是否了解各种比赛的权威性,美国大学招生官已经多次明确表示,审核的标准不是以得奖的多少来定论的。
申请者在准备文书时首先需要明白一点:没有一篇优秀的文书是信笔由缰写出来的,都是不断修改、反复打磨出来的。申请者应该考虑的也不是是否需要包装的问题,而是如何包装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如果申请者能够把文书包装到极致,那么,在我们和招生官的眼中一定是非常自然的。
文书包装到极致就是自然,乍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实则不然。当文书包装到极致时,你会发现文书的内在逻辑非常清晰,与其它申请材料十分契合,读起来一气呵成,就像是学生心灵的自然流露,招生官不会觉得不自然。会让招生官觉得不自然、刻意的文书往往是文书内容突兀,逻辑混乱,与其他申请材料不匹配,读起来像是生搬硬造的,这些则大多是包装得不好产生的后果。
1.文书包装需要对症下药
在撰写文书之前了解美国招生官的心理是非常重要的。美国招生官并不希望通过申请者的文书来了解自己的学校有多么伟大、自己的专业有多么厉害,他想要知道的是申请者你自己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这个专业,是一直以来的梦想,还是基于未来职业规划的选择?他希望了解的是你,你的性格,你的想法,你看待事物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所以,如果只是去吹捧学校和专业,文书就只能起到南辕北辙的效果了。
2.文书包装需要逻辑严谨
文书包装需要严谨的逻辑,以什么方向作为主线,写什么,不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等等这些都需要申请者有非常清晰的想法。逻辑严谨还体现在文书内在的逻辑上,比如申请者打算申请计算机科学,并在文书中表示自己从初中就有这样的打算。这样的文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申请者还要在文书中写出为什么初中就打算申请计算机科学,有怎样的经历或者事件让申请者对计算机感兴趣。添加了这些内容,文书的逻辑才能很好的自洽。否则,在招生官的眼中,恐怕会认为申请者并非自己喜欢计算机,而是受到家长或者其他人的影响或者压力才选择了计算机科学。
3.文书包装需要展现变化
部分申请者在撰写文书时很容易将文书写成流水账:我有一个梦想——实现梦想中遇到了各种困难——我成功的解决了这个困难——我实现了梦想。事实上,这样的文书是没有太大意义的。美国大学招生官希望从文书中看到的是申请者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来进一步了解申请者的潜力。流水账的文书虽然清楚地叙述了整个事件的经过,但是完全看不出对申请者自身有什么影响,也看不出申请者有哪些成长和改变。也就是说,招生官从这样的文书中只能了解到申请者经历的一件事情,而不能通过这件事情了解到申请者。
申请者在包装文书时应采用专业的技巧,极致的包装能够让文书实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效果。当然,申请者需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避免文书出现硬伤或者不合逻辑的情况。
优秀的申请文书往往是专业的文书老师与积极配合的申请者的共同努力,不断打磨,最终携手完成的。缺少文书老师的专业技术,文书很容易出现纰漏;缺少申请者的积极配合,文书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难写出亮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