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是一件喜事。但谁能想到,近5年,90后的“独二代”开始进入“留学季”后,武汉多家精神病专科里,因留学诱发精神障碍的孩子们猛增。
多位精神专科医生表示,留学对于只身赴异国求学的学子而言是一种心理考核,不合格的代价非常惨重,轻则出现心理问题,重则精神分裂,终身难逃心魔纠缠。医生提醒,出国不光要看成绩、筹备资金,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心理准备。
大一男生为何重度抑郁
昨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早期干预科,22岁的“独二代”小徐被诊断为重度抑郁,必须住院治疗。得知这个结果,他的爸爸妈妈忍不住落泪,但小徐却依然面无 表情。他的妈妈介绍,儿子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一年左右,起初以为是思想问题,但家人朋友轮番与他谈心,都不见效,最后不得不就医,才得知是精神障碍。
该科心理治疗师王春了解到,小徐从小到大都是优秀学生,除了学习,没有其他的爱好和技能,高中毕业考入武昌一所重点大学,因学业优秀,被学校送到英国学习交流,为期一年。但他只呆了大半年,就因“不适应”提前回国。回国之后,家人就发现他整个人都变了。
小徐的妈妈说,儿子在英国时,总是打电话抱怨学习压力大,优秀的同学太多,自己没有朋友,感觉孤单、失落,晚上总是失眠,早上却醒得很早。回国后,她断 断续续地听儿子提到,在英国除了学习比较吃力,还有很多同学擅长体育、社交、公益,个个光芒四射。王春分析,相比之下,小徐毫无优势,唯一可以依仗的“好 成绩”也不复存在,这个最主要的心理支柱一旦坍塌,整个人也就崩溃了。
小徐硬撑着读完了大二,但整个人一直很颓废,做什么都没有兴趣,还曾有过自杀念头。王春说,心理专业将这种状态称为“动力不足”,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之一。
留学男生患上“钟情妄想”
日前,23岁的小刘再次住进早期干预科,这已经是他两年来第二次住院。他的病情更严重,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王春还记得小刘来看病时,躲躲闪闪,探出半边身子偷偷朝诊室里张望,给人感觉十分内向、敏感。
小刘的发病也源于留学经历,他读大二时前往美国留学,一年左右就因言行举止太过怪异,不得不中断学业回国就医。据介绍,小刘本身性格内向,而美国的大学 教育很独立,各人选不同的课,碰到不同的同学,上完课大家四散各方,不像国内有稳定的班级设置,这让内向的小刘更没法结识朋友,只好每天独来独往。
一段日子之后,当地留学生圈子里,开始流传小刘的“花痴”事迹,说他同时追求两名女生,并且一反常态,十分高调,写情书、上学接送、甚至在校园里拉横幅示爱,即便被严词拒绝,却依然如故。
除了这些,不止一名同学听过小刘“抱怨”:街上的陌生美女都在朝自己抛媚眼。但事实上,不过是女生无意瞟了他一眼而已。
王春说,小刘这种行为是典型的“钟情妄想”,这类人群大多性格内向、固执、刻板,很容易走极端,而小刘身在异国,无法迅速建立社交圈,生活单一枯燥,情感需要无法得到满足,空虚寂寞,格外向往,终于无法自控言行,导致精神障碍。
出国留学其实是“心理大考”
据了解,目前中国已成为最大留学生来源国。在2014年中国留学论坛上,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公布一组数据显示,2013年出国总人数达到41.39 万,预计未来5年内这一数字仍会增加。武汉留学生的增长步伐与全国步调一致。随着出国留学生总量的增加,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也慢慢增多,大多是适应障碍。
资料来源:《2013年中国国际教育产业产品研究报告》
7类孩子不适合出国
武东医院身心科白汉平主任说,7类孩子不适合出国。
①自己对出国没兴趣的孩子
②怕吃苦的孩子
出国留学,意味着孩子要独自面对很多的问题,如果孩子因为解决不了这些问题而半途放弃,将会面临尴尬境地。
③不善于与人交流的孩子
留学的生涯漫长而又寂寞,如果孩子在国内都存在交流障碍的话,不要指望来到陌生环境之后他会突然改变。
④自理能力超差的孩子
自理能力差,将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的孩子一旦远离父母的身边,其生活状况可以想象有多糟糕了。
⑤心理承受能力太弱的孩子
去国外留学,孩子面对的问题太多,如果承受能力太弱的话,难保孩子心理不会出现障碍。
⑥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孩子
国外的教学方式与国内的差异非常大。如果孩子不会主动安排自己学习的话,他将会吃尽苦头。
⑦比较死板、缺乏应变的孩子
这种孩子,在父母的羽翼下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一旦放他出去,就会被现实碰得头破血流,很可能过得不开心。
欢迎随时咨询新东方上海前途出国留学在线老师,或者拨打热线电话40010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