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之地》这本书,在2017年一出版,就好评如潮,被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旧金山纪事报》,评为年度最佳图书。美国人自己认为,这本书能够最根本、最全面地解释,为什么2016年特朗普能够当选美国总统,以及他当选至今,为什么会有许许多多奇怪的言论和政策。这本书的独到之处,就是试图从文化基因的角度解释当下的美国。
以往你想到美国人的形象时,可能更多会觉得他们是崇尚理性与科学的,强调务实、自律、实干等等,没错儿,这些特质都是“美国精神”的重要内容。
但是这本《梦幻之地》就是要告诉你,理性与科学只是美国精神的一面,还有另一方面常常被人忽视,就是爱好幻想、盲目轻信、思想封闭,甚至是完全忽视事实的真相。理性与幻想二者,共同组成了美国人的精神世界。而且,与理性相比,幻想的形式、幻想的力量,更能反映大部分美国人的心灵状态。也正是这种幻想的精神,让美国一步步变成了书名中的“梦幻之地”。了解美国幻想精神的特质与变迁,了解它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美国社会的深刻影响,能够帮助我们从根本上看透今天的美国。
一般我们说幻想,是指人们脑海中所形成的那些不切实际,没有多少理性与事实根据的东西。我们说一个人爱幻想,可能是说这个人容易相信那些超理性,甚至是超自然的事儿。在这个意义上的幻想比较典型,比如相信人死之后会上天堂或下地狱,吸血鬼和狼人在夜间出没等等。还有与现实更密切的幻想,比如相信一夜暴富,相信在风险极小的情况下,能够获得超额回报等。
这是普遍意义上的幻想,而美国人的幻想,在此基础上,还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首先就是幻想的内容非常广泛,而且会呈现出一种极端性。
尽管在其他国家也有超自然主义、预言和宗教伪科学的追捧者,但世界上却没有任何发达国家的居民,像美国人这样普遍爱幻想。本书中列了一组调查数据,单看数据本身,确实很难跟美国这种科技进步的发达国家联系起来。据统计,只有三分之一的美国人相信汽车尾气和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是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多于三分之一的美国人不仅认为气候变暖不是什么大事,还认为这是一个由科学家、政府和媒体一起编织的谎言;三分之一的美国人相信外星人最近来过地球;三分之二的美国人相信“天使和魔鬼在人间活动”……
可见美国人爱幻想是很普遍的事,那为什么说它极端呢?一个表现就是他们对幻想本身非常坚定、不容置疑。如果某个想象中的命题,能够使美国人感到兴奋,而又没有人能够证伪这个命题,那么相信它的真实性就是美国人的个人权利。长期以来个人权利至上的观念,让美国人对自己的直觉和主观判断非常笃定,哪怕自己的判断是凌驾于客观事实之上的,人们也坚决认为自己的意见和感受,能够代替可靠的事实。作者认为,对一个爱幻想的美国人来说,个人自由就是幻想自由,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如果我认为一件事情是真的,那么不论我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这件事都是真的,而且没有人能够对我说“不”。
除了广泛和极端,美国式幻想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幻想是与科学的发展携手并进的。也就是说,科学的发展,不会瓦解美国人对超自然的幻想,反而还会成为幻想的一种助力。
举个例子,1844年,美国科学家莫尔斯发明了电报机,他成功发出的第一封电报内容,竟是来自《圣经·旧约》里的一句话,准确地翻译过来,这句话是:“上帝为他行了何等的大事啊!”这句话反映了他的内心,他认为电报是一种科学技术,也是上帝的一个神迹。那电报发明之后,美国民众的反响如何呢?当时,电报是名副其实的高科技,它让原本轻信幻想的人们,更加坚信魔法和奇迹的存在。在电报发明的几个月之后,就有一个很著名的传闻说,一对十几岁的姐妹,通过敲击莫尔斯电码的方式与家中出没的鬼魂进行了交流,果然,很多美国人都相信了。
特朗普的“意外”胜选,和他打破常规的言论与行为,单凭理性是解释不了的。相反,如果你换个角度,深入美国人精神中的幻想一面,就会发现特朗普的成功,其实恰恰是美国人的幻想精神在最近几十年野蛮生长的结果。为什么这么说呢?本书给出了两方面理由,一方面,特朗普是美国共和党内部的幻想大潮,所推出来的代言人;另一方面,特朗普本人就是美国极端幻想精神的完美化身,他也非常善于操控、利用美国民众的幻想精神。正如本书作者库尔特所说,特朗普的竞选和胜利,是梦幻之地的一种终极表现。
美国共和党在二三十年以前,原本是一个由相对温和、现实的精英分子所领导的政党,现在因为少数极端派的把控,变成了一个高度基督教色彩和白人身份认同的“幻想型政党”。
我们先来看看共和党的基督教色彩有多严重,一个衡量标准就是他们越来越反对进化论了。以参加总统选举的共和党党内初选人为例,2008年,有四分之三的初选人表示他们相信进化论,但在2012年,这一数字下降到了三分之一,而到了2016年就只剩一个人了。剩下的这个人,叫杰布·布什,他也小心翼翼地说,进化论只是他个人相信的真理,并不一定非要体现在公立学校的课程中。
不仅如此,共和党还越来越变成一个白人至上的政党。如果我问你,在美国,白人对黑人的偏见更多,还是黑人对白人的偏见更多呢?你可能会说,当然是白人对黑人的偏见多了。但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的大部分共和党选民,都固执地认为黑人对白人的偏见更多。你看,这又是一种集体幻想。
所以,当特朗普不断宣扬要阻止非法移民入境,或者说美国存在一场针对白人的阴谋时,他并不是在提出新的议题,而是在回应大量共和党选民的要求。
早在1992年的总统竞选中,一个叫帕特·布坎南的前政府官员,就获得了25%的共和党的党内初选票,差一点击败老布什。很多人认为,他其实就是早了20年出现的特朗普。两个人在政策主张与行为方式上有很多类似之处。特朗普比布坎南更成功的原因只是在于,他更像是美国幻想精神的化身,也更会利用民众的幻想。
特朗普在很小的时候就告诉自己的妹妹,他以后将把娱乐业带入房地产业。他后来也确实这么做了。在正式进入政治圈之前,他经营过赌场、橄榄球队,出过自传,卖过除臭剂、床垫,举办过选美比赛、真人秀节目等等。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背后有什么联系吗?在作者库尔特看来,把这些东西联系在一起的,就是美国人面对各种幻想和真实时的那种来者不拒的态度。特朗普就是这种美国式幻想精神的践行者。
而且,特朗普非常清楚普通民众对幻想的渴求,并努力地迎合他们。他对各种复杂的国际政治与经济问题,都可以轻松地许诺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他的竞选口号,可以说是幻想精神的极致了,这个口号就是:“让美国再次伟大。”
还记得我们刚才说过的,美国人幻想精神的一种表现就是不愿相信权威媒体上报道的事实吗?特朗普就敏锐地意识到,这种幻想倾向是有利于自己的竞选的。于是特朗普就亲自上阵,攻击CNN、《纽约时报》是假新闻。他有时候每天会发布几十条推特,去评论、宣布国家的重大决策和人事任命,把原有的官方新闻发布渠道完全扔在了一边。他向选民呼吁“别看新闻,上网就够了”。
特朗普还特别喜欢谈论一个看法,就是在总统大选中,对手民主党曾以各种非法手段,伪造了300万-500万张假选票。可他直到现在也没有出示过任何证据,他只是坚定地做出了这个断言,利用了人们可能会相信这件事的那种幻想。
有记者问他这种不出示证据的言论会不会对国家造成危险时,他的回答是:“不,一点也不,因为很多人的感受和我一样。”你看,只要你没有证据说这件事是假的,那我就可以相信它是真的,这是我的自由。特朗普说得没错,确实有四分之一的美国人都相信这个非法选票的幻想。他们和特朗普一样,对体制和专家不满,他们放眼看到的都是阴谋,而且最关键的是,他们坚持认为自己的这种感受很重要。
特朗普不是自己一个人,他背后是大批美国民众跟他一起幻想,他们之间相互支持、强化。因此,当你理解了美国人的幻想精神,看到了这种精神已经发展到何种地步时,特朗普的当选以及美国政治的许多难以理解的事儿,就变得合理了。可以说,特朗普,不过就是美国这个“梦幻之地”发展到今天的绝佳代言人而已。
《梦幻之地》这本书的英文副标题,直译过来就是“美国是如何走向精神错乱的”。它可以看作是对今天美国精神的一份诊断书和病历本。读了这本书,你会知道,现在非常时髦的一些概念,像“假新闻”、“后真相”,其实在美国历史上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五百年前就已经有类似的东西存在了。特朗普也不是横空出世的,美国历史上就有类似的人物。许多单靠理性无法解释的事情,从幻想的角度来看,就变得豁然开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