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6年北京高考成绩揭晓不到一周的时间,来自北京101中学的一条消息不经意间炸了教育圈:
“热烈祝贺我校2016届理科实验班陈肇盟、陈启昭同学同时被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录取,并荣获奖学金。”
有意思的是,陈肇盟、陈启昭是一对孪生兄妹,他们中学六年都是在101中学度过。 这两位在数学思维、自学能力和综合素养表现抢眼的理科学生,内心深处一直迷恋这所中学带给他们的人文底蕴。
或许是这份情结,让他们在众多英美名校里头,最终选择了人文积淀深厚的牛津大学。因为对数学有着真正的热爱,兄妹俩都选择了数学系。
发现真正的兴趣也需经历磨炼
数学被喻为“自然科学的王冠”,不过在中小学,数学往往因为抽象的“长相”让很多孩子发怵。
究竟是什么让陈肇盟、陈启昭这对兄妹对数学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
或许他们的骨子里都流淌着数学的“血脉”,原来兄妹俩的姥爷姥姥都在从事数学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事实上,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并非这么简单,有时需要经历磨炼。陈启昭小时候学过舞蹈、钢琴,后来发现并非自己兴趣所在;大概四年级时,她参加一次数学竞赛,获得三等奖,结果参加颁奖会时发现只有一、二等奖获得者才能登台领奖。这位好强的小姑娘暗下决心学好数学,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在数学学习中发现无与伦比的乐趣。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从小就喜欢在数学里摸爬滚打的兄妹俩很享受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平日里,他们阅读了大量和数学有关的书籍,在课外进行广泛地拓展。
“数学学习很有意思。” 哥哥陈肇盟是个阳光而沉稳的大男孩,说话的语速比较快,在他看来,数学学习对他们的数学思维、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都非常有帮助。
“ 爸爸妈妈都尊重我们的兴趣,他们很支持,但不会过多干涉。”一袭纱裙的妹妹陈启昭显得落落大方。他们的父亲是大学老师,母亲是医生,平日里父母非常关心他们的学习,但不会催着他们拼命学习;上中学时参加各类竞赛,几乎都是他们自己主动报名。
在他们家里,父亲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在父亲的引导下,兄妹俩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比如玩游戏时有自制力;回家自觉把作业写完后再玩;平时经常上博物馆、科技馆参观探索,广泛大量地阅读和思考;
“学霸”们的表现用数据来说话吧!
哥哥陈肇盟同学曾获全国初中数学联赛一等奖,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入选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北京代表队),北京市高一年级数学竞赛一等奖,北京市初二年级数学竞赛一等奖,哈佛-麻省理工大学数学竞赛(The Harvard–MIT Mathematics Tournament)个人总分第三名、综合赛第三名、团体总分第一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竞赛(B组)(Princeton University Mathematics Competition)几何第一名、总分第二名、代数第三名,美国数学大联盟杯赛两届金牌,俄罗斯奥数邀请赛(中国赛区)并列第二名,加拿大欧几里得数学竞赛国际学生第三名等数十个国内外奖项。
妹妹陈启昭同学曾荣获北京女子数学奥林匹克一等奖,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二等奖,北京市高一年级数学竞赛二等奖,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NEPCS)初中组全国一等奖、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NEPCS)高中组全国一等奖,哈佛-麻省理工大学数学竞赛(The Harvard–MIT Mathematics Tournament)个人综合赛第一名、个人总分第五名、团体总分第一名,美国数学大联盟杯赛金牌、团体金杯,美国数学邀请赛(AIME)14分(满分15分),俄罗斯奥数邀请赛(中国赛区)并列第二名,加拿大欧几里得数学竞赛荣誉奖等数十个国内外奖项。
兄妹俩对数学的热爱和在学科竞赛中的出色表现曾得到纽约时报等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并于2015年同时获得高额奖学金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数学夏令营(SUMaC)。
另外,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英国A-level与美国AP、SAT2、ACT等课程,取得了多门满分的优异成绩。
最终,希望未来从事数学学术研究的哥哥陈肇盟选择了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钱钟书先生曾毕业于该学院);打算今后在应用数学和跨学科研究有更多作为的妹妹陈启昭选择的是牛津大学皇后学院。
来源: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