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提早做这些准备呢?>>在线咨询
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尽早开始准备你将能拥有更多的机会。
这也是美国申请的好处,大家可以不断地参加考试,考出自己比较满意的成绩用于申请。
第二个方面是与个人经历准备相关的。
个人经历背景的准备是需要长时间的规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比如夏校、实习、科研等活动,不仅需要时间长度,也需要在上课之外找时间做。
第三个方面,当我们选校选专业的时候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
美国申请可以同时申请多所学校,那么如何制定选校战略,如何了解学校,挖掘学校特点并与自己特性相匹配,这都要花精力准备。
包括文书的创 作和选题、润色等,也是申请的重头戏,尽早准备可以让我们准备得更从容,不至于我们把所有的准备都挤在短时间内完成,容易造成疏忽和不完善。
另一方面自己的压力也会非常大。
合理的规划时间线
如果我们想要早规划,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时间线呢?
这是一个大致的留学规划时间线。
因为时间线很明确,所以我们就直接从确定的高三时间线,然后再倒回去回顾高一高二需要做什么准备。
首先高三的时候,八九月份就开始准备申请材料,十月到十二月就是文书 创作和早申请提交的时间。1月开始会有结果的通知以及补充后续材料。3-5月等待结果。
当我们确认入学以后,还有一些行前准备,比如行前体检,I-20等等准备工作。
因此高三的时间是比较固定的,但是高一高二的时间是比较因人而异的。
我们这边说一个典型的示例。
高一因为整个学业和申请任务不是特别繁重,因此争取保持学校中较高的GPA。
这个时候也可以参加托福和SAT的考试,一般大家都会参加2-3次,第一次一般是体验一下流程和模式,所以有条件的话建议高一可以试一次。
SAT的话,建议托福考到80以上后再进行SAT的准备。
高一的时候,也因为课业不重,建议大家多参加课外活动,探索一下自己的兴趣。
高一的暑假可以考虑去游学,交流或者科研项目。
高二的时候,依然要保持自己的高GPA,此时就不要发散性地参加活动了,建议针对性地做活动,并且尽量做主办人之类的身份。
高二上半学期争取完成托福考试,同时开始强化SAT的学习,参加SAT考试。
到了高二下学期,GPA的目标不变。此时如果托福还不满意,依然也可以冲刺一下,但是重点把SAT考出来。接着利用高二暑假,可以参加夏校或者游学,丰富背景活动。
这样的规划,可以让我们在高一高二阶段就把托福和SAT成绩考出来,背景规划也较完善。
高三可以专心准备申请工作和文书撰 写。
老师自己的本科申请历程。
老师的准备也较早,高一的时候参加了托福考试,第一次成绩86分,第二次100+,因此个人觉得满意就没继续考了。高中参加了4次左右的SAT考试,除了SAT1以外,也考了SAT2.
高二的时候参加了心理学社团,并有机会当到了社长。还有志愿者活动和绘画经历(文书中也写到了)。
当时其实没有很好的规划,所以如果有再一次机会的话Eileen老师希望自己能更好地规划展现自己的背景。
再给大家展现一个规划时间线的图片,这个展示了每个阶段的时间长度,可能会更加清晰一点:
托福的强化和冲刺阶段在高一下学期,SAT的强化和冲刺阶段从高二上开始......
从这个时间线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早规划的话,每个阶段的时间线都没有太多重合,我们每一步都能比较从容地准备。
但是如果把时间缩短压缩,比如高二高三开始准备的话,每个阶段的工作都重叠,这样我们也会压力比较大,时间也不那么充裕,精力也比较分散。
总结来说,留学申请有三个重要部分需要准备:
标准化考试:托福,SAT等
个人背景:课外活动,研究项目,奖项等
入学材料准备:入学材料准备,文书,推荐信等
我们越早开始准备,我们考试的机会就越多;越早开始准备,活动背景也越丰富,更有时间在后续好好准备整理申请材料,让自己更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