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院校的选择和院校对于学生的录取政策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Test-Optional政策的推行,让申请变得比往年看似更加“玄学”。
01.今年的申请季的特点
平均每一个申请者,申请了更多的学校。由于政策变化,录取的不确定性增大,造成学生希望申请更多的学校以确保会被较好的学校录取。
今年,一部分学生选择多国混申制度。学生在定校时,选择的院校梯度更大。
从Common App的数据中得到,申请量上涨11%,但是申请人数却只上涨了2%。平均每个学生申请了5.8个院校。
02.更多学生尝试冲击名校
与此同时,更多的学生选择冲击名校。在申请人数上涨幅度没有特别大的前提下,八大藤校的申请量暴増。这更加证明了学生在这个申请季,普遍增加了选校数量,并更倾向于冲击名校。
在Test-Optional政策下,学生们更希望去冲击曾经标化要求非常严苛的院校。
像TOP10左右的学校,比如JHU、杜克、西北的录取率,都在5%上下浮动。这是一个非常低的录取率。
从TOP10-20之间的学校,录取率最高的是圣母大学,其录取率为15%左右。今年,南加州大学的录取率有点超出预期。因为南加州大学之前都有15%左右的录取率,但是今年的录取率已经低于12%。在地理位置、专业选择的影响下,南加州大学的申请量在今年突破新高,收到了71000+份申请。
从理论上来说,排名高的学校录取难度高于排名低的学校。但是,也有一些院校的录取率是在同一梯度的大学里相对较高,如圣母大学。
03.TOP30的特例
首先,佛罗里达大学在2020-2021申请季依然要求学生提供SAT/ACT的成绩。
由于这个原因的影响,佛罗里达大学的申请人数并没有像其他TOP30的学校一样暴增,其增长量为6%。
其次,佛罗里达大学也同比增加了offer的数量。因此,其今年的录取率与去年持平。
这所曾经被大家忽略的学校,在明年及往后的申请季,是考了标化的同学们不该错过的TOP30选项。大家可以尝试去申请一下佛罗里达大学,这是一所录取情况相对友好的大学。
04.整体录取情况
在今年这个“混乱的申请季”,招生官往年的一些申请经验相对作用减小。为了保证大学的入读率,招生官也是非常挣扎且犹豫的:应该录取什么样的学生?应该如何判断能入学的人数多少?对于他们而言,这些问题都是全新的且没有经验参照的。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院校发放了更多的Waitlist作为解决办法与保障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扩大学生蓄水池有利于确保秋季入读率。因此,转正周期可能也会相对加长,我们预测将延续至七月到八月初。
排名在TOP50名左右的学校的录取率是相对增加的。在大量的学生选择冲刺名校的前提下,这些学校面临了较大的招生压力。因此,一部分该梯度的院校宣布将相应增加offer的数量,来保证入读人数。目前俄亥俄州立大学、印第安纳大学等都宣布将相应提高录取率。
美国院校并没有因为Test-Optional政策而降低标化要求。美国院校依旧对于学生的标化保持了高标准的要求。但是,趋势在于标化的作用渐渐转为“敲门砖”,而不是绝对的硬门槛。在学生的标化达到一定水平后,院校并不绝对会录取标化更高的那名学生,而是会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选择心仪的申请者。
美国顶 尖院校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早做规划变得越来越重要。学生需要在更早的阶段去选择自己想要深入了解的方向,梳理申请时的逻辑,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求在激烈的名校竞争中脱颖而出。美本的申请已经在今年进入一个综合素质的考查阶段。在有一定的标化前提下,学生更应该去钻研的是多维度能力的提升。课外活动、国际竞赛都成为学生展现自己多维度能力的方式。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