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这个数字从何而来?
虽然高中三年一共36个月,但划分到本科申请的话,实际分为准备期、申请期、截止期,而实际“能用的时间”仅仅26个月,比高考学子整整少了10个月的准备期。
我们分别来看:
到高三上,常规申请截止,所有结果尘埃落定,灰色方框即表示截止期。
往回看,红色的四个方块是准备申请材料和递交的关键时间点,而五角星是所有学校最后接受申请材料的时间,同时是大部分标化考试成绩最晚到位的时间,基本在高三上10月份。
因此,实际“能用的时间”就是剩下的黄色和绿色部分,分别代表寒暑假和学期(三个暑假、两个寒假、四个学期),加起来总共26个月。
也就是开始提到的定论:中考的结束正式拉开了海外本科申请的序幕。
众所周知,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国际双语学校学生,学校课业都是非常满的,因此26个月不可能完全集中在提升个人申请软硬实力上。那么比拼的就是,谁能最有效率、最有策略地规划这26个月?
我们将课外活动、学术与专业兴趣、标化考试、夏校、文书素材整理& School Research各个准备事项的起始点和截止点分别落实到“能用的26个月”上。
必须明确的是:贯穿整个高中学年的学校GPA,是申请学校考量的要素之一。美本申请提交的是前三年的成绩,后续再更新高三最后一年的成绩。所以,对于我们来说,高一高二两年成绩是被学校完整看到的,高三成绩有后补的机会,前两年成绩至关重要。
而分布在各个学年的其他要素,即高一至高三分别完成什么,我们分别来解读:
01高一
1、完成“从活动兴趣探索到筛选核心课外活动并深度参与”的过程。如何实施?通过参与或成立社团、公益项目、社会实践、课题项目来探索自己的活动兴趣,并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同理心等综合素质。(课外活动兴趣探索)
2、截至高一暑假,通过选修课、与学长学姐沟通或参与讲座的形式探索自己的专业兴趣,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学术探索)
3、高一开始,着手参与托福培训和进入复习。(托福)
02高二
1、高一确认自己的活动兴趣之后,高二开始通过深入挖掘核心兴趣活动,扩大活动影响力的深度和广度,并参加项目类竞赛或通过平台展示自己的核心活动成果,从而全面打造鲜明的个人形象和标签,持续到高三上学期。(长线课外活动)
2、在进一步确定自己的专业兴趣后,通过AP/SATII学习、完成学术课题、参加科研项目、学术竞赛这些能够体现学生学术能力的高 含金量活动,来体现自己学术方面的竞争力,持续到高三上学期。(学术深入&竞赛)
3、至少在高二上学期有一次托福成绩,如果超过80分,即可以开始准备SAT的学习。(托福)
4、SAT和托福穿插着进行复习,也会相应提高托福成绩。因为SAT的词汇量和难度都是高于托福的。SAT至少在高二下学期考过一次。如果SAT成绩超过1380分,对于冲击排名前50甚至是前30的大学的同学就可以准备SATⅡ,最 佳的考试时间是高二下学期。(SATⅡ)
5、AP是美国的大学的先修课程,难度高于高中课程。除了国际学校要求修AP之外,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考2-3门AP来展现自己的学术能力,考试时间可考虑放在高二下学期。(AP)
6、夏校分成两种:含学分项目和不含学分项目。含学分的夏校对于托福成绩有较高的要求,至少要有托福90分。如果在高一暑假前还不具备这样的托福成绩,可以先申请不带学分的夏校,感受美国课堂氛围,进行兴趣专业的初步学习。(夏校)
03高三
1、当托福在高二考到理想分数,再去申请高二暑假的夏校。如果在夏校成绩优异,并保持与教授的积极沟通,可争取获得教授的推荐信。推荐信对于想要被这所大学录取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夏校)
2、了解美国大学要尽早,从高二下学期开始学生可以通过school research逐步了解美国大学和自己心仪学校的专业设置、学校/专业的排名、地理位置等基本信息。直到高二下学期,学生在取得比较理想的标化成绩之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寻找自己与美国大学的匹配度,定位心仪学校。(School Research)
3、从高二下学期开始,学生要有意识地整理自己过往参与活动中的一些照片、视频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作为文书素材。(文书素材整理)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