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饮食生活上的不习惯,在学校食堂无节制地摄入高热量食物导致的大一肥,更多新生则是无法适应美国本科高强度、快节奏、严要求的教育体制,学业上的表现不佳直接导致了大一阶段不太理想的
GPA
,俗称平均绩点。
在美国的大学里,GPA的评估源自数年的连贯考核,它不仅关注学生在考试和测验的成绩,还与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反馈和质量等直接挂钩。在校期间,GPA是一个学生学业的的展现,而在毕业后的求职过程中,它更像一个浓缩指标,帮助用人单位筛选出综合能力更为优异的共事者。对于本科后想继续深造的学生来说,高GPA也是很多顶 尖院校的敲门砖。
美国大多数学校都有明确的规定,本科生毕业要求的最低GPA为2.0。在大一阶段,特别是第一学期,单个学期的GPA即是学生个人的综合GPA,假如第一学期就无法满足学校的最低要求,很有可能会被勒令退学。即使有些学生在大一阶段侥幸达到了最低的GPA要求,随着课程难度的提高,获取高分的机会越来越少,最终的GPA也会被前几个学期的成绩拉垮。这也充分说明GPA于大一学习阶段,在所有硬性条件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
GPA的成绩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课程,例如该课程教授的讲课风格是否适合你,课程的任务难易程度对于一个新来的国际学生是否适合,甚至于上课的时间是不是符合你平常的作息时间等等。以下就是给新生们的一些选课小贴士。
01
1.课不要选太多
第一学期最重要的是融入环境,适应国外的学习及生活方式,虽然学校会举行Orientation帮助国际新生快速地了解校园环境和学习资源,但找到自己适合的生活节奏还需慢慢摸索。在顺利度过关键的大一阶段后,如果发现自己在这儿过得游刃有余,那么在之后的学期多修些课,或者参加暑期课程,是完全可以补足大一少修的那些学分的。但如果大一阶段就因报课太多导致整个大学生活乱了节奏,最终GPA会遭受的伤害可能几年的努力都难以弥补。
01
02
2.课不要选太难
大一新生经常着急早点毕业或忙着修双学位,所以会迫不及待地选很多比较难的专业课和必修课。然而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好,除了课越难越容易掉GPA之外,很多学生上着上着就会选择转入更加感兴趣的专业,那么之前所修的高难度课程便没有了实际用处。所以大一第一学期的最 佳课程设置是能满足最低学分要求的课程数量,并且在难度适中的情况下覆盖自己的各项兴趣,帮助自己更早地发现最终所追求的专业和学术导向。
02
03
3.课不要选太水
在美国本科阶段拿到好的GPA确实需要付出极大的精力,这当然也是一个重要的成长过程,但千万不要单单为了让GPA好看,而刻意选择一些不感兴趣的“水课”。上这些课程获得高GPA很简单,但也错过了能让自己有真正提升的那些关键课程。对于不感兴趣的水课,有些学生可能连课都不会好好去上,结果成绩也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如果选的课程确实比较难,还不如少选一些课程,在较难的课程上多花些时间和精力,争取拿到好成绩。
03
04
4.想转学需早准备
对于申请不顺、志在大一大二转学的同学来说,大一期间的GPA至关重要。大学GPA一直是本科阶段转学影响录取的主要因素,而大一期间的GPA则决定了是否能向更好的院校冲 刺。打算转学的新生还需格外注意,要选择课程难度适中、与转学所申专业相关的学术先修课,在这些课程上取得的高GPA则是对自己学术能力最有力的证明。因此这类学生在大一入学阶段,不要对现状感到沮丧,更不能对未来的转学盲目自信,要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04
希望大家留美之路畅行无阻,顺利度过美好的大学时光,高效学习、快乐生活!
>>在线咨询